人民日报专访万科总裁:楼市不存在崩盘风险 2016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一边,不少中小城市大量商品房卖不出去,地方企业合力采取补贴、促销等手段去库存;另一边,一些大中城市销售渐热,房价在不经意间过快上涨,10月份前后的限购限贷等调控措施又让市场快速降温,和着季节更替一夜入秋。 不管是对于买房人还是卖房人来说,当终于下定买房或卖房决心,开始浏览各大房产网站或者前往楼盘及二手门店咨询各个楼盘时却会发现:同一地段甚至同一小区的房子价格往往会有天差地别,蓝瘦香菇那么,造成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房企转向海外发债 资金链压力下的融资路径分化 受益于楼市持续火热,上市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连续飘红。截至12月9日,已经公布11月销售数据的20家上市房企(含H股)前11月合计完成销售19691.24亿元,同比增长68.16%。其中,即将加入“3000亿俱乐部”的碧桂园以149.13%的同比增幅暂列榜首。 曾经风头正劲的地王似乎偃旗息鼓了。12月初,北京今年第二批“限房价、竞地价”地块出让结束,结果正如外界所料,在自持物业、配套承诺等多项限制条件下,没有产生地王。万科等企业拿下这4宗地块,将100%持有所建住宅70年,意味着这些项目将不再销售,而是以租赁形式面市。 同一小区房价为什么差这么多 买房卖房都要看 12月11日晚间,碧桂园公布,截至2016年12月11日止,公司及附属公司连同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3000亿元,实现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3654万平方米,与2015年同期实现合同销售金额及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相比,分别增长约143%及91%。碧桂园强调,是次为集团首次合同销售金额达到约人民币3000亿元,刷新集团的销售纪录。至此,碧桂园也将成为继恒大、万科之后,第三家突破3000亿元的房企。 发改委明确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 16种情形收费减免
追赶者碧桂园 一步跨入3000亿门槛的尖叫时刻 事实上,在当前美元升值、人民币汇率波动还未结束的背景下,发行美元债并非最优之选。但对房企来说,国内融资收紧已成定局,部分公司不得不转向海外。 “地王”现象大降温 政策形成合力抵制资产泡沫 20家上市房企前11月完成销售近2万亿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及收费优惠减免政策,规范不动产登记收费行为,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权益,并对16种不动产登记实行收费减免优惠。 |
- 上一篇:宋清辉:楼市资金流入股市了吗
- 下一篇:关于楼市,中央给出新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