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入股钜派之前,易居已经将触角伸到房地产金融领域。截至目前,易居中国已经先后成立了美元基金,和复星集团成立星浩资本进行房地产私募基金,和多家房企成立TOP50房地产基石基金,为开发商提供股权、债券等金融服务。 平安与品牌开发商频繁互动,包括招商、华润、首开、金地、朗诗、世茂等房企均与平安有合作项目,产品类型涵盖住宅、商业等。2015年4月,平安更是直接以63亿元收购了碧桂园9.9%的股份,成为碧桂园第二大股东。不过,平安与碧桂园的合作远不止于项目开发上的投资。 绿地、万达、复星、平安这四大金融地产巨头就是其最典型的代表。 平安在地产方面的渗透主要通过不动产投资、入股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金融等方面进行渗透。 保险是资本之王,所有的金融和地产类的经营活动都需要资本的支撑,而互联网金融是市场的新宠,是地产商们盘活存量资源最快、盈利能力最强的渠道。 在这些项目中,商业项目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如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厦、广州金融城等。 目前,新华保险在北京、海南等多地大肆兴建养老社区,并在广东、福建、上海等地进行项目调研。 这样的金融产业生态圈在绿地看来其本身具有巨大优势:绿地是金融场景的创造者——绿地拥有1500万目标客户群,在全国88个城市拥有500多个社区及强大的置业顾问团队,通过物业公司和互联网技术的共同努力,将实现最后一公里的金融服务。 近期,绿地香港的子公司绿地金服与陆金所、众安保险、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等三家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金融产业生态圈”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2015年1月,华润、首开、平安联合体以86.25亿元豪夺丰台区白盆窑地块。据首开董秘王怡透露,该项目由华润、首开来主导操盘,平安则是同股同权益,财务投资为主。 因此我们看到在房地产金融的交界部位,保险资本是最活跃的一个领域。 房地产企业与保险公司的联姻本身就天生就有契合度。房地产需要保险资本的计入,保险资本需要中长期稳定的大额投资对象的投资。 历数上述12大房地产集团转型金融的策略可知,金融产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已经越来越受到具备高额资本属性的房地产行业的青睐。这些超级房地产商们,通过对金融行业先天的了解和认知,利用政策环境正在构筑一条资本与水泥的护城河。 前面我们谈到绿地、平安、新湖系各自借自身多有的渠道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渗透,除此之外,还有多数品牌开发商和互联网企业也在这个领域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作为传统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与金融市场的联姻一直广泛而密切。某种意义上说,房地产作为金融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抵押品和融资工具,可以归纳到大金融领域的范畴内。 (3)期货:通过增资进入行业前20 公司欲以此互联网平台为枢纽,结合自身在证券、信托、保险、泛海基金、资管、地产等的布局,向下整合整个集团业务板块与互联网的对接,以更好的实现资源整合和板块协同。 目前新湖系已经拥有银行(盛京银行、温州银行、中信银行经济利益收益权)、证券(长城证券、湘财证券)、保险(阳光保险)和期货(新湖期货)等多元金融牌照资源,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搭建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收购优先股获取了 U51.COM(51 信用卡管家)14.29%股权构建互联网入口端的渠道,目前大智慧和湘财证券合并换股方案已经获得证监会通过,完成后公司将直接间接拥有大智慧 15.1%股权,进而有望深入整合大智慧和湘财证券业务资源,搭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作为中国东南闽商最重要的房地产企业代表,泰禾集团以泰禾院子这一爆品在全国市场进行攻城略地。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万达的互联网金融战略。 总体来看,中国金融资本市场包括了保险、证券、基金、银行、互联网金融、风险投资等多个门类,从目前梳理的房地产企业转型案例来看,几乎地产商们在这些领域们都有所涉及,更有强者已经将两者结合起来,俨然成为金融地产财团的模式。 一方面周忻利用易居系庞大的房地产行业资源,与钜派原有掌握的金融资本资源进行对接,将资本与房地产企业和项目形成了快速的匹配,解决了阶段性资金短缺的开发商的融资问题。另一方面,钜派面向买房人的金融服务打通,形成了房地产金融产业链的闭环。 上海起家的绿地集团,在经过前十年在地产和能源领域的快速扩张之后,最近两年随着绿地借壳金丰投资的上市,其战略变革日渐清晰。 (4)拟出资 20 亿元设立中天城投(贵州)普惠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中天普惠金服)。该项举措的意图是构建包括 P2P 业务、大数据金融、众筹金融、小额贷款、担保业务、在线支付等在内的创新金融业务。目前公司已持有招商贷、移动金融、大数据交易所、众筹交易所等创新金融业务公司的股权。 早期的钜派投资来自纯金融领域的拓展,与房地产并无太大关系。 截止2014年末,平安不动产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将近500亿元。 除家圆云贷以外,装修贷、尾盘基金、P2P等多元金融产品也正在推向市场。涵盖“集房”、“集客”、“集金”三个独立APP的“世联集”系列是其中的代表。袁鸿昌介绍道,“集金”是P2P平台、“集房”是房屋信息平台、“集客”则是针对经纪人的房源共享平台。 绿地集团2014年8月在贵阳开设第一家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即“绿地贵交所”之后,近期又在哈尔滨成立了黑龙江省绿地股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即“绿地龙交所”,为私募股权众筹融资产品提供流动性及建设具有绿地特色的交易平台。 但从产业资金来源和投资结构上看,复星用于地产上的资本来自于其旗下的复地集团、星浩资本、星泓资本、星豫资本、星健资本五大开发平台,并打造了IDERA Capital、外滩金融中心、浙商建业、星堡、星景、策源等多条产品线。 下面我们跟各位分享12家房地产公司转型金融业务的操作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房地产企业转型金融战略的路径虽然千差万别,但保险和互联网金融是穿插其中最核心的两个战场。 与安邦、生命人寿等保险公司在二级市场大举购买房地产股票不同的是,平安对房地产的投资更多的是进入到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直接在房地产项目上进行投资。 4、一批保险公司与批量的品牌开发商广泛联姻,构成了房企资本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中国有一批超级公司,他们上市的市值平均达到千亿以上,这些公司的房地产金融的玩法,与普通的品牌上市公司有着明显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金融与房地产的介入是系统性的,全方位的介入。 2015年4月,绿地联手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平安陆金所,正式发布国内首款互联网房地产金融产品——“绿地地产宝”,其产品定位于服务个人投资者理财投资与中小房企资金解决方案。 (1)通过增资扩股获得贵州合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55%的股权,从而实现对招商贷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绝对控股; 2、世联地产——家园云贷呈现爆发性增长 截至2015年3月31日,钜派的网络遍及18座经济发达城市,主要覆盖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共设有32个客户中心 (二)品牌上市公司全面拥抱金融资本 地产宝首期上线产品以绿地集团位于江西南昌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为基础资产,首期发行总规模为2亿元,约定年化收益率6.4%,产品期限为一年。该产品除拥有绿地品牌优势外,还由安邦财险提供保证保险、保障本金及收益的到期兑付。目前第二期产品已在积极筹备中,将在平安陆金所平台发行。 绿地金服规划的产品线很丰富,将围绕房地产全产业链投融资市场,建立包括地产宝、业主宝、置业宝和社区宝等在内的产品库,形成可复制的多层次业务模式。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社区宝”的开发,绿地社区宝的产品形态包括社区投融资服务、朋友圈投融资服务。绿地置业宝的产品形态包括首付款投融资服务、购房优惠认购权凭证服务等等,将通过3000多个绿地置业顾问进行O2O全面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