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记者韩墨)“咝咝冒烟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冷却,”《纽约时报》最近在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近两个月以来,海外舆论与国内媒体一样,密切注视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新动向。
原标题:世观中国楼市之一:破除产业迷思 最后,房价暴跌不会像某些人设想的那样释放消费潜力,反而可能造成家庭财富缩水和消费剧烈萎缩。房市低迷引发的消费与投资双降则会恶化企业经营环境,从而侵蚀就业,动摇民生乃至社会稳定。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5月份环比上涨的只有44个,为2012年年底以来新低。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仅为35个,同样创下新低。 此后,互联网上呼唤房价大跌甚至暴跌的声音不绝于耳。部分媒体也惊呼房地产泡沫即将崩溃,中国楼市危在旦夕。不少海外专家提出,这些声音背后是民众对高房价的担忧和愤懑。但若房价真的暴跌,对国民福利、经济运行和改革前途,远非好事。 其次,房价过快下行积聚金融风险。房地产的特殊性在于兼具耐用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英国巴克莱银行在5月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房市持续低迷可引发连锁反应:部分房企资金链断裂,金融机构随即出现大的风险敞口,作为抵押品的房产和土地显著贬值。这个向下螺旋一旦开启,可能爆发流动性和债务双重危机。 首先,房地产与其他产业上下关联,房价暴跌意味宏观经济大失血。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说,房地产市场遇冷,钢铁、水泥、化工等上游行业将承压,家电、家具、装潢材料等下游行业也将萎靡。英国《金融时报》也警告说,房地产市场如过快冷却,将引发中国经济“硬着陆”。 迷思一:房价跌了就好了吗?
部分城市房价松动、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销售额下跌、新房开工量萎缩、土地交易降温……越来越多的海外专家相信,这些现象罕见叠加,预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发生结构性变化,深度调整窗口已然打开,新常态将随之显现。不过,从民间到学界,关于中国房地产的诸多迷思仍在萦绕,一些根本性问题仍需澄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