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批保障房竣工入市,保障房能否有效满足部分中低收入群体居住需求,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颇为引人关注。近期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认为,目前看来,不管是资金来源、还是分配制度、抑或具体的操作层面,保障房建设依然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保障房建设就像是一出精心推出的大戏,剧本大纲已成,大幕早已拉开,但是上演的具体细节还有待完善。专家认为,商品房市场过冷过热都会殃及保障房建设,因此应继续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同时,地方政府应当抓紧完善保障房制度,封堵监管上的漏洞。 部分保障房项目遭遇尴尬 好的分不到,差的没人租 最近一段时间,万科项目经理段计先非常忙,他负责的万科深圳龙华保障房0008地块项目。“这个项目,万科集团主席王石到现场视察过一次,集团总裁郁亮来过两次,住建部和省住建厅的领导更是视察过多次。这个项目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这样一个重要的保障房项目,却不能为万科带来任何利润。龙华保障性住房项目由深圳市政府出资,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政府出资4000元,按工程进度分期付款。虽然预算有限,但是该项目的标准却不低,每一套公租房都是精装房,每平方米仅装修成本就达800元,每平方米的建安成本接近3000元。加上其他成本,这一项目万科基本上无钱可赚。 这个由品牌开发商施工、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完善的公租房项目,很可能被深圳市政府作为对本地企业的“回馈”。一位了解龙华保障房项目的人士介绍,深圳市政府很可能将这批设施完善的公租房优先租给华为公司。“华为一直对这一项目很感兴趣,这一项目很有可能变为只面向华为的‘人才房’”。不包括土地成本,深圳市政府在龙华保障性住房项目0008地块的总投资不超过9亿元,而华为仅今年上半年的纳税就高达110亿元。 “即使龙华公租房项目获得成功,这也是一个不可复制、没有效用的模式,不具备示范意义。”一位房地产人士如此表示。 “好的分不到,差的没人租。”已经成为公租房建设比较常见的现象。由于在建设上存在质量问题和位置偏僻等问题,上海、武汉等地的一些保障房项目就无人问津。在公租房申请条件最为宽松的重庆,新建成的公租房因建筑质量、周边配套设施等问题也频频遇冷。 |
- 上一篇:评论:楼市泡沫走向破裂
- 下一篇:英报:人口老化或致中国房地产崩盘 楼市评论 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