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目前图书编委已经囊括了《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原主编时国珍、《21世纪经济报道》编委袁一泓、中华工商时报评论部主任陈雪根、原中国房地产报主编刘凯、《地产》杂志主编张文豪、原搜狐焦点、凤凰房产主编莫春、安家传媒董事长刘文斌、楼市传媒董事长蔡鸿岩、房龙网创始人肖勇、中国网·地产中国总编辑谢红玲、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贝塔咨询合伙人、社科院上市公司预测市值管理中心主任杜丽虹、品牌房企媒介负责人、原财经媒体资深记者杨丽萍等众多资深房地产媒体从业者。 此外,为了系列活动的公正客观记录,中国网还聘请了业内资深的专家代表作为顾问团队,包括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原建设部总经济师兼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司长谢家瑾、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顾云昌、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秘书长钟彬、原北京市房地产交易所所长臧美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和旅游地产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蔡云等,更多顾问还在继续邀约中。 “作为官方的权威媒体,首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牵头盘点中国房地产30年的发展历程。三十年应该是一个断代,行业目前也确实到了转折的时候,这样的盘点也是为后续这个行业能进入更加健康良好的发展阶段做一个总结。”谢红玲说。 行业见证者激情漫谈地产往事 口述历史,亲历者现场讲述——这是本次活动中最具看点的内容之一。与会的嘉宾,他们各自见证了中国房地产不同时期的辉煌成就与困难转折,在自己熟悉的细分领域深耕细作,从业多年来,他们和房地产之间又有哪些不得不说的事?且听他们细细道来。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和旅游地产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蔡云1987年参加工作与地产结缘,至今已经整整三十年,讲起入行以来的心路历程,她感慨道,“这30年既是房地产的30年,也是我个人成长的30年”。 谈起30年前初为“新人”时的感受,蔡云笑谈,大学毕业时,北京还只有16家房地产公司,基本都是以城建公司为主的开发公司,听起来特别不正规。但经过30年的发展,不止北京的房地产企业数量剧增,全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也达到了3万多家,行业的壮大有目共睹。 对于房地产行业,蔡云言语里透着深深的热爱:“这个行业给我带来了成长的快乐,我从不后悔加入它。希望大家跟我们一样,在接下来的30年中更奋进、更努力,把房地产真正推向一个更大的、更宽广的世界和市场。” 从业21年,龙湖集团副总裁袁春感叹,地产行业发展的这么多年,可谓几经风雨,“2011年时,我在杭州公司,当时杭州房价不到现在的一半,但求爷爷告奶奶都没人买,而现在房价翻了两番,买卖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地产人一定要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否则将很难在这个行业继续走下去。”袁春说:“但对我们来说,还是希望市场平稳一些。” 作为企业代表,当代置业(中国)执行董事兼总裁张鹏用三个关键词分享了他的从业感悟: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何为“见自己”?他回忆道,17年来当代置业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绿色科技,这也是其在业内最具辨识度的地方;“见天地”就是要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要知道管理的边界和商业模式的边际,不断否定自己,不断精进自己;所谓"见众生"就是以客为尊,挖掘客户的显性和潜在需求。 “房子应该回归到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需求的基本属性,这是我对从业17年的自己和对当代置业的理解。”张鹏意味深长地说,所以,企业必须拥有核心的竞争力,生根比什么时候开花更重要。此外,对于目前的政策和市场,他认为应当保持“不争现在未来可期”的心态,并表示,自己将和公司一起在绿色建筑上一念不二、心无旁鹜地走下去。 诚然,正如刘志峰会长所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明得失,既要历史客观地看待房地产过去的发展成就,也要有新的发展理念,推动房地产未来的改革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尽管当下的房地产行业正经历着成长的阵痛,但对于历史的总结和思考却是房地产获取新发展动能的重要途径。一切才刚刚开始!
你可能还想看 热新闻 视频推荐 电子刊物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