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中低收入者购房者需求也是一些银行今年下半年的主要工作方向。此前建行就表示,除推广住房贷款外,还要加快公积金贷款的发展。 房企贷款将维持谨慎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的严控,并不会对银行发力“去库存”带来影响。 对于存在虚假按揭的中介机构,上海银监局近日就要求银行机构“应立即中止与其合作关系”。 某大型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在10月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房地产开发贷款仅对全国性优质房企发放,而且在发放金额上,总行一级也出台了限额管理措施。 从年初的 “首付贷”清理到随后的企业“黑名单”措施,房地产中介机构身影频现。 就在10月初,住建部公布了45家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中介机构和房企。记者从名单中发现,这些企业相当一部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今年房价涨幅明显的一线城市。这也应引起银行的高度重视。 “此前对于那些拍到地王的房企,我们会十分警惕,贷款上也会严格控制,但它们后来的表现令我们放心,控制也就不那么严格。”某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10月21日,银监会召开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明确提到“严控房地产金融风险”,其中包括严禁违规发放或挪用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等多项内容。 那么风险漏洞是否真的能堵住?“由于需求不足,目前我们放贷的压力很大。”某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日前向记者透露,“主动向客户推销贷款,贷款门槛也相应在放低”,这便给房地产中介机构和房企留下了可乘之机。 而在此次的防范风险要求中,银监会也提到,“审慎开展与房地产中介和房企相关的业务”。 自9月开始,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陆续加码。在住建部对规范房地产企业经营行为进行部署后,与可能引发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各类行为也受到进一步约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房地产中介欺诈行为存在已久。最典型的就是虚假按揭。一家大型银行房贷部门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中介机构或房地产企业与购房者串通欺骗银行,在购房者并未交纳首付款的情况下,串谋获得银行按揭贷款。 不能否认的是,由于银行资金的“绕道”,也使得监管存在一定难度。 不可小觑的外部风险 “严打来了”,10月25日,北京一家房地产企业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多数专家认为,从内容来看,金融监管部门对房地产金融风险进行了再次重申和强调。考虑到金融是房地产调控的重要手段,相关举措的强化,必将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影响,同时影响或在短时间内快速体现。 |
- 上一篇:深圳"史上最严"房地产专项整治
- 下一篇:【原创】中国房地产形势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