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住房的整改,本质上已经脱离了房地产领域的调控,背后暗藏着暗流汹涌,很多话不能说,大概只有这7段碎碎念可以呈现 一。 5.17出台的关于上海商住产品的《意见》,呈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细腻。 在各个层面都有对应的落地细则。 逻辑滴水不漏,面面俱到。 以往最严苛的限购令都做不到这种精密,一步到位,一网打尽。 商住房在上海或从此成为历史名词。 而几天后,七宝商用地王的高调出世,111轮楼板价2.57万/㎡,溢价率170%, 自持80%商业50%。 媒体的导向惊心动魄,但透着明明见怪不怪但假装没见过世面的阴险。 七宝版块运营至今,这个价格更多的是实至名归。 而这个级别的心跳,在上海的土拍市场,这两年已是常态。 疯狂滚烫是常态。 谁居然不温不火拍下一块地,这才是稀奇。 对吧。 二。 “打击商办市场上的投机行为,一定程度上也将限制人口无序涌入大城市”。 推行政策的时候这句话说的非常精妙 商住产品价格本身就不参与城市住宅价格基数, 换句话讲,商住产品的投机者对于上海房价的稳定性影响式微, 再动荡起伏,也只是海平面以下的波澜。 后半句才是重点。这次调控无关房价。 “限制无序涌入”,翻译一下就是限制相对的较低收入者涌入。 限购表面上是买不了,但对首套的限购是2016年才出台的, 所以,买不了在大概率上等于买不起。 无论是低于住宅30%-40%的单价门槛和婚姻,户籍,社保筑建的身份门槛, 商住产品作为想要在上海安家的外地人, 曾经是退无可退的一个选择。 而现在 汪洋里的浮木。现在浮木沉了。 而下一根木头,并不可见。 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对于这个城市里的一些人,从此变成雾霾世界里的星空。 曾经难以企及,现在难得一见。 上海,在宏观的意义上被迫成为了一个对低收入者不太友好的城市。 三。 几年前,觉得北京人太多了,修了高铁, 以为大家可以开开心心的搬到各项成本都更便宜的天津去, 结果更多的天津人跑到北京去买房。 PM2.5哪儿拦得住呢。 疏散中心人口的举措,最终几乎都变成边缘人口向中心聚集的便利通道。 体制内聚集着中国最聪明的脑袋,但规划者们似乎不太愿意去了解人性。 小富即安的心态才不是主流,大多是因为实在没办法大富。 二三线名媛阔佬要在一线买房才脸上有光,算是在圈子里混出头, 顺流而上,站在高处才是普遍人性。 逃离北上广深只是朋友圈里的热闹,有几个真的用身体离开? 趋势性的行为才不需要那么郑重其事感人肺腑,集体打嘴炮是因为做不到。 抛开一线城市的所有资源、便利诱惑, 真的回得去吗? 退的压力并不在于势利的邻里乡亲,是你自己势利, 回去即是认输, 你接受不了这个失败标签。 四。 朋友圈一封业主信的刷屏。 不仅仅是基于对被伤害的那一小部分人群的同情 买的双层LOFT变单层了,厨房洗手间没了, 一夜之间,手中物权价值跳水。 更多的是跨越阶层的、物伤其类的感同身受: 无论有房没房住鸽子笼和住豪宅的人,都在一瞬间开始担忧与各自命运相连的未来,是否也潜伏着灰暗的那一天。 而最诡异之处在于,你伤害了我,但你并没有得到好处。 房价面前,政府始终呈现着欲拒还迎的保守立场。 跌了,救。 涨了,限, 中国的城市化走到今天,一线城市里,诞生像伦敦,东京这样的超级大都市已是势不可挡。 可政府面对这种膨胀似乎有些恐惧。 其实有什么不好, 如果说地球上未来会出现上亿人的大都会,它就应该出现在中国。 毕竟有钱的国家没那么多人,人多的国家没那么多钱。 尊重市场规律, 人多的城市多给点地,人少的城市多给点钱。 没有饥渴就没有疯长。 而不是硬捂着一锅热水,不断增高气压,去企图降低水的沸点。 费那么大劲。 10年之后,结果呢? 五。 1944年,44国签署布雷顿森林协议, 统治世界近30年的美元本位的全新国际货币体系就此诞生——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 到了1971年,美国欠下巨债678亿美元,而同期的黄金储备只有102.1亿美元。然后美国单方面宣布美元不能再换黄金了。 之后开始拼命印钞票增发美元,多印10倍钞票,债务就缩水10倍, 变相的,一笔勾销。 这个账赖的,无耻,漂亮。 六。 房子,我们不买怕涨,买了怕跌。 我们多年来寄望于房子的增值速度可以跑得过印钞机, 这原本是一个愿赌服输的游戏, 输的人并不是活该,而是入场那一刻,应该默认存在输钱的可能性。 输了的人也不必觉得命运多舛, 你今天跌倒,接下来,呼声很高的 “劫富济贫“的物业税可能会出台, 或者是别的什么税。 也势必会波及一些人, 而你可以因为今天的倒霉而幸免掉下一个倒霉。 怎么办呢? 丧一点,两手一摊,TAKE IT EASY,不然呢, 怨天尤人并不能让自己开心对不对。 或者投资自己,让自我升值的速度跑的过房价 ,让个人品牌资产价值高于房子的价值。 那么你才不在乎房价涨跌,不恐惧任何规则变数。 拥有“可以不买房也很从容“的资本,这才是自由吧。 当然很难。 但似乎,在所有对抗路径里,这鸡血,是唯一 一个有用的选项了。 七。 国人没有信仰,在各种公共事件中广受诟病。 不,房子就是中国人的信仰。 没有房,就不能安身立命,不能岁月静好。 房子从社会底层逻辑上大幅关联着绝大多数人的幸福感。不是信仰是什么。 地王是谁,资本是谁,丈母娘是谁,对着楼市比股市还热血沸腾的又是谁。 在中国房地产的游戏里,只有高低强弱,似乎没有绝对无辜的角色。 就像我喜欢的一个作者所说:我们被潮水裹挟,我们亦搅动潮水。 而金钱永不眠, 开发商永远没有寒冬,只有机遇的转移, 和下一场的盛宴。 以上文字来自喜饱童鞋,下面是一个卢俊自己的广告 我推出一个音频节目:口水地产 这是卢俊第一档音频节目,每天早上的7点,都会给大家发一个音频,全部都是那些我认为不能写只能用来说的一些小干货、小秘密和小八卦之类的。定价年费制,199元/年,希望大家喜欢。 转载带上这张图我就不和你计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