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王出现让期待调控政策效果的购房人大失所望 2010-05-20 10:33:03 来源: 京华时报网络版 暂无网友评论 浏览字号: | | 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
18日,北京建工集团以7500元/平方米的楼面价夺得了轨道交通房山线长阳站8号地,创造了新的区域性地王,房屋建成后预计售价将达15000元/平方米。在“新国十条”满月之时,在北京这个具有风向标意味的城市里,看到这个新地王的出现,让人倍感该开发商的乐观心态,也让期待调控政策效果的购房人大呼失望。 很多房地产人士针对新地王一事都情绪稳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结果。很多业内人士的意见是:按照北京市的规划来看,到2010年底,轨道交通房山线将开通运行,规划到“十一五”末期,将形成包括六环路、京良路、京周路、长琉路4条东西快线和长韩路、房易路两条南北快线在内的次干路网络体系,实现中心城与新城之间、新城之间、新城与重点镇之间的快速通达,对比来看,目前房山的房价尚处于价值洼地,未来的房价必将超过北京平均增长水平。在此次拿地现场,企业普遍报价都不低,这也反映了行业对房山楼市的集体判断。 开发商自有其专业价值判断,但消息一出,期待“新国十条”见效的人士,普遍感到失望。已然是政策压顶、楼市成交萎缩的局面,地价、房价却还是这样的坚挺,如果没有新政的调控,这价格得高成什么样?很多持币待购的人都会疑问,全局的、区域的政策都已经出来了,开发商还是这样的一如既往、斗志昂扬,此轮楼市调控到底效果能有多大? 专业判断与菜鸟期盼、行业利益与百姓诉求、区域发展与收入现实,几方面的现实情况在房价问题上错综复杂地交织、对决在一起,孰重孰轻? 配套越来越完善、路网越来越通畅,多好的理由和预期啊,换你做开发商,在北京,在房山,这样的价格,你拿地不拿地?商业行为是以追求利润为先导的,开发商有错吗?从利益的角度看看这个地王案例,每个个体都在寻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倒犯不上给开发商上纲上线到对抗新政的地步,经济问题,不用政治帽子。 但都去追求自己的利益,结果如何?经济学里常讲“剧场效应”,如果剧院着火了,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那就是先跑出去,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这么做,其结果必然是大家都拥堵在门口,谁都跑不出去,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他人利益的行为,导致了群体悲剧的上演。地方政府、企业都去追求利益最大化了,那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房价高涨。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公意)所控制的,每一个社会成员之所以放弃本身的“自然权利”,是为了换取法律之下的新权利。一个完美社会绝对不是一些群体利益最大化的产物,而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放弃权利、获得权利的产物。 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总是越规划越好、越发展越好的,但发展好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很多人都买不起房,只能靠租、靠远途运输上班、靠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路上解决生活、工作问题吗?是为了让很多人日益加深的感受不平衡吗?如果追求片面的利益,这样的社会契约又能够延续多久? 看到了新政,看到了各级政府的表态和文件,所有的人都明白、理解、懂得各个群体的利益所在,但总是权衡有术。利益与期盼,谁能战胜谁?新政下的地王,虽然可以看作企业的自主选择、一次合理的商业行为,可在商业行为的背后,却隐含着对“完美社会”理想的远离,隐含着弱势群体的失望,而这种失望是会让很多颗心冰冷的。 作者: 肖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