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回到母校新洲一中,与两千多学弟学妹交流互动。此后,巴曙松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的思维十分敏捷,但对房价升降,是否加息等问题,并不直接回答,而通过暗示性的表达委婉表述观点。 巴曙松1969年出生,1984年到1987年在新洲一中就读高中,毕业后在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读完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在中央财经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导,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眼下,农产品涨价给人们生活带来一定压力,有些地方政府出台了限价令之类的管制措施。巴曙松认为,这些措施能起到短期效果,但全球范围内低利率环境可能会持续比较长时间,物价真正要降下来,还取决于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配套,加大市场供应量。 他说,从国际环境看,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CPI同比增幅已经到了5%到10%的高位,全球流通性很充足,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中国输入性通胀。 巴曙松说,从历史上看,农产品往往在一个价位盘整几年,再上一个台阶。其涨价应该“从两面看”:一是给城市市民带来一定压力,政府应给予低收入群体定向补贴增强保障,扶持农业生产加强供给;另一方面,农产品涨价能激励更多农业投入,保障城市供应,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如果生产资料、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都在上升,而农产品仍持续处于低位,生产者无利可图,就会导致供应不足,产生更大的压力。 巴曙松认为,通胀压力将持续到明年二季度,各种紧缩政策会陆续出台,如房地产调控、信贷投放控制等,还包括一定程度的利率和汇率控制。 谈楼市:供求关系已经逆转 眼下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但武汉人并未直接感受到房价下降。谈及楼市,巴曙松也未直接给予预言,只给出判断:供求关系已逆转。 他说,从供求关系来看,今年上半年的房价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去年1到8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持续不增长,导致供应减少。而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房地产新开工持续保持高增长,这些房源陆续上市,加上保障性住房也密集投入市场,房地产市场的供不应求关系已出现逆转。 巴曙松预测说,下一步对房地产的调控还将保持比较强的紧缩力度,直到经济增长没有过热压力,才可能对房地产政策做出微调,但现在没有方向性转变的可能。 谈股市:紧缩调控是主基调 通胀预期下的股市走向,牵动股民焦灼的心。巴曙松说,当前紧缩性调控将是发展中国家的主基调。股市将在外部流动性涌入和内部紧缩性调控之间“踩平衡木”。 他认为,全球范围内的低利率会持续三到五年,对资产价值重估带来压力,特别是美元的中长期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都会有出现泡沫的风险,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压力更大。总体来说是“紧缩”和“调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作者:詹琦 江身军 来源:武汉晨报】 (责任编辑:孙庆阳) |
- 上一篇:评论:楼市数据缘何令人困惑不解
- 下一篇:评论:谁也挡不住楼市降价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