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宋都股份全资子公司杭州跃都拟以自有资金约7.52亿元受让金翔公司(金地集团控股子公司)旗下子公司金甲公司49%的股权,合作共同开发运营标的杭政储出[2017]39号地块,土地面积38504平方米。宋都股份方面表示,公司历来十分看重长三角、尤其是杭州本地地产资源的获取,本次通过合作开发标的项目,是公司积极拓展住宅地产的创新模式。 中梁地产在拿地方面堪称迅猛。中梁地产官网显示,2016年中梁地产相继拿下68幅地块,拿地金额246亿元,平均5天拿一块地。今年上半年以来,中梁地产已斩获54宗地,拿地金额超过200亿元,在拿地金额和规划面积上位列第14位和第6位,平均3天拿一块地。 楼市增速放缓也蔓延至拿地端。政策调控背景下,房企拿地策略也开始分化。不少房企开始收缩布局、回笼现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新城控股、中梁地产、新力地产、祥生集团等大批华东房企拿地态度依然比较积极,并纷纷提出1000亿甚至3000亿元的销售目标。 华东区域,10月份,上海成交面积72.73万平方米,环比下降34.62%,同比下降49.45%。南京成交面积41.9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45.72%,同比下降44.05%。杭州成交面积29.82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8.92%,同比下降21.45%。 近日发布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中国指 数研究院数据显示,10月份多地相继出台楼市调控措施,限售范围进一步扩大。另据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有关房地产内容政策已经接近180次。密集的政策背景下,楼市的火爆相较之前也开始平稳,市场逐渐向理性方向发展。 在土地市场增速放缓的趋势下,房企拿地日趋谨慎。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不少华东房企在拿地策略方面显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度。
新闻来源:中国经营报 好地研究院执行院长方晓泉分析认为,随着土地市场的竞争加剧,各家房企今年在核心城市拿地普遍减少。与此同时,房企在优质的三四线城市拿地变多,“这些城市或靠近核心城市,或本身经济、人口基础比较好。” 克 而瑞地产研究数据表明,2017年截至9月份,108家典型上市房企在境外通过发债以及银团贷款等方式融集了人民币1868亿元,已超去年全年总额。此外,资产证券化也成为房企融资的一个突破口。2017年1月至9月,多家企业完成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金额达334.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0%,也大大超过2016年全年总量。 中梁地产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担保是行业通行的一个做法,并不是中梁一家所独有的。作为温州起家的房地产商,其经历的市场起伏是多次的,我们已经有非常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政策调控加上积极拿地使得房企融资渠道逐渐收紧。近日,中央多次表态加强房地产金融风险管控,强调对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应保持收紧调控态势。而这也对房企的资金储备形成了较大的考验。 规模竞争下积极拿地 然而,目前房企在上海拿地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中小型房企来说,随着长三角区域拿地进入白热化焦灼状态,新力地产未来拿地面临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