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新动能为摆脱房地产过度依赖创造条件。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轮经济反弹既有房地产、基建等传统模式的带动,也有经济新动能的支持。今年在传统领域受到去杠杆政策的影响出现回落之时,高端制造业、互联网、移动支付、新能源等经济新动能仍发挥着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对投资放缓提供了对冲,降低了经济的负面下行压力。而考虑到未来全球经济复苏带动的出口提升,消费保持稳健,笔者认为,推出房地产长效机制,走出经济对房地产过度依赖面临最好的改革窗口。 去年930以来,中国政府已经从限购、限贷、增加供给等角度采取了严厉的抑制房地产個泡沫的措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也呼之欲出。然而,由于以往政策松紧转换频繁,仍有不少质疑认为,本轮房地产调控也是短期现象,政府对房地产的依赖以及土地财政的困境将使得长效机制难有实际意义。 沈建光:从本轮调控不同来看房地产市场或已在巨变前夜,房地产税加快落地及地方与中央财权与事权理顺,未来需要降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笔者曾在此前专栏文章《中国房价屡控屡涨之谜》中,将过去十年中国房地产调控归纳之为中国式的“房价-收入螺旋式上涨”的化解泡沫模式。在笔者看来,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众多,其中,中国独特的制度因素是难以忽视的重要原因。 究竟未来中国房地产政策与市场会如何演变?是巨变的前夜还是难逃屡控屡涨? 新年到来,回顾2017政经大事,展望2018宏观形势,中国经济还将面临什么样不确定性?金融风险何处?全球经济对于中国影响几何?FT中文网近期组织《2018展望》专题,邀请意见领袖展开讨论,编辑事宜,联系徐瑾jin.xu@ftchinese.com。 本轮房地产调控有何不同? 第一,与以往调控不同,本轮房地产调控是中央领导核心意志的体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明确了房地产的居住属性。而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意味着习近平核心地位的巩固以及对经济领域掌舵的增强。在此背景下,习近平对房地产的态度决定了未来政策方向,与以往有明显不同。 这六大不同主要体现在: 这样的预期存在巨大风险的。笔者在另一本专栏文章《房地产国家牛市存八大风险》中提到的,一旦缺乏收入改善预期等基本面支撑,短期内过快过大房价上涨可能超出可承受范围,增加经济脆弱性与金融风险;而楼市香港化趋势明显,加大了收入差距,损害社会公平;此外,房地产一枝独秀同时会对转型和创新不利;更进一步,楼市绑架政府,让政策进退两难。 去年“930”以来,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越加严厉,地方政府限购、房地产贷款紧缩、加强对消费贷,现金贷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由鼓励转为抑制交易等措施接连出台,带领中国进入了又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周期。 责任编辑: 中国房地产市场与政策正处于十字路口。关于中国房地产未来,当下有两种截然不同预期。一种认为,中国楼市正处在巨变的前夜,房产税、租售同权、土地供给改革等将使得中国房地产市场告别短期波动剧烈,走出房价屡控屡涨的怪圈;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房地产长效机制并非首次提出,之所以推进艰难,在于中国政府很难承受房地产下滑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以及破解土地财政困境,以往如此,这次也难言有何不同。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第六,房地产长效机制已经呼之欲出。相比于以往的进展缓慢,十九大后,房地产长效机制正在加快推动,有望破冰。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房地产长效机制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会适时出台”。财政部部长肖捷近日发文《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称,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亦是房地产税加速的信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为明年房地产定调。而从实践来看,当下围绕房地产税、共有产权、支持住房租赁等相关政策亦在加速落地,长效机制已初现轮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