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央定调2018年楼市调控不动摇和房贷利率“步步高”,以及对未来楼市去泡沫、金融去杠杆等不利于房价上涨因素的预判,南京楼市的风向转换的十分明显。 “日光”“售罄”等楼市现象已不再,除了河西、江北核心区、南站、鼓楼滨江等少量规划,与配套十分吸引眼球的热点区域及楼盘,或者一些低总价的纯刚需产品为主的楼盘外,其它大部分楼盘都面临着回归2015年及之前常规销售流速的局面,有些品牌度低,先天地段和后天品质都一般,但价格偏高的楼盘开始采取滞销,打折、优惠等促销手段,以促进楼盘销售。 2018年一季度,南京整体市场迅速进入传统的淡季,市场规模明显遭遇压缩,南京房企间竞争似乎并没有减弱,战斗排位到底如何,2018年一季度南京房企销售TOP榜正式发布。 榜单解读 整体销售规模逆势持续走高 外来房企市场占有率强烈 从流量权益TOP20双榜单来看,权益榜单销售金额规模达到284.39亿元,流量榜单销售金额规模达到309.03亿元,整体销售规模相比同期再次走高。金额和面积排位第一的分别为华润置地和碧桂园集团,两家房企持续登榜。 排位主要以万科、保利、雅居乐、世茂等实力房企为第一阵营,说明了一线及外来房企持续占据南京市场主流;不过本土房企近年来表现也相当不错,弘阳、银城、苏宁环球持续上榜,特别是弘阳集团在提出了“千亿征程”后,排位一路上扬,堪称本土房企一匹黑马。 房企梯度不明显存较强竞争度 管理操盘实现扩张突围市场 从TOP的房企门槛来看,TOP3的权益榜的门槛在20.30亿元,流量榜单的门槛在21.15亿元;TOP5的权益榜的门槛在17.78亿元,流量榜单的门槛在18.67亿元;TOP10的权益榜的门槛在12.25亿元,流量榜单的门槛在14.49亿元;TOP20的权益榜的门槛在9.08亿元,流量榜单的门槛在9.62亿元。TOP3-TOP10房企销售规模增幅同比增幅呈现上涨趋势,房企集中度呈现了进一步的提高;TOP15-TOP20房企销售规模增幅同比有一定下滑,房企分化格局持续。 同时万科、融创、银城、弘阳、保利、招商蛇口等房企流量金额高于权益金额,房企在收购、合作、入股等各种形式投资操作,通过管理操盘实现业绩的扩张,成为了目前突围市场的最有效的手段。整体TOP20的梯度拉开不明显,未来竞争度颇高,各家房企能否守住入榜的排名,主要看房企的项目存量、项目货值和土地储备情况,排位情况一切皆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