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9日的这场记者会上,市场仍在关注,目前对于房地产市场央行和银监会等部门三令五申严禁违规资金进入,多地房贷利率也在上调,接下来是否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当有记者提到这方面的问题时,三位央行要员并没有直接回答,潘功胜只是表示,“虽然 2017 年和今年的 1 月份个人住房贷款的增长有所减少,但是它仍然是比较快的增长,可以满足市场的合理需要”。 至于房贷利率上调的情况,潘功胜说,“人民银行会督促商业银行严格落实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对住房贷款执行差别化的定价,积极支持居民特别是新市民购买住房的合理需求”。 而在周小川16年央行行长之位上,发生于15年前的一场房地产商和他博弈的风波,他一定不会忘记。这场风波对于房地产和银行业,都是一个历史大事件。 2003年6月5日,央行出台一个名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别称“121号文件”。文件对房地产信贷提出监管规定:一是对手续不全、自有资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不得发放贷款;二是不得使用银行贷款垫资;主体封顶才能发放按揭贷款;提高投资性购房人的贷款条件。 这几项规定让中国房地产商如坐针毡,认为“121号文件”是对房地产界的“整肃令”,将其形容为“地产界的严冬到来”。 在房地产商的奔走呼吁之下,78天后,国务院新出台“18号文件”,口径上与央行121号文件存在明显差异,18号文件对房地产信贷的态度和央行121号文件流露出来的态度差距甚大。央行的出发点是为了防止房地产过热,但18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住房信贷”,“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项目,要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只是要“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审核管理,严禁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严厉打击各种骗贷骗资行为”。 可以说,周小川16年的央行行长生涯中,他与房地产的交道从一开始的较量,到认识,到理解,再到防范。他有了答案,但这个答案现在更多的是留给下一任写好。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