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峰:混业经营是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催化剂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8-05-25 16:44
百会网 延津一中 啪啪啪姿势 ipz-205 我不是天使 凤凰木 铍钻之争 色妹妹导航 排列三免费专家neiba 雪乃萤 美女被打屁屁

很高兴今天参加“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并且就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防范这样一个重要的话题和大家做一个交流。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的内容比较广,我想有侧重的从金融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这个角度来进行一个讨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我想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回顾一下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讨论。

原标题:孙国峰:混业经营是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催化剂

最后我想引用英格兰银行的原首席经济学家AndyHaldane的一句话,关于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的总结,他是这样说的:历史上反复出现过以改进金融体系和经济活力为名,弱化或者是取消监管标准的案例。轻率地跟随这一思路,可能令我们重蹈或近或远或者监管失误的覆辙。

如果我们把目光拉长一些,从上世纪初期到现在,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理念经历过一个周期性的改变,1929年美国大危机,导火索是美国股市泡沫破裂,根本原因是美国的银行业和证券业混业经营导致的风险传染。美国有一位经济史学家,约翰·戈登描述当时的前景,美联储的中央银行从美联储的贴现窗口以5%的利率融入资金,然后转手12%的利率借给证券公司,证券公司20%的利率再借给投机者,数以亿计的资金通道这条渠道源源不断的进入了华尔街。危机之后美国在1933年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严格限制银行从事交易股票和证券业务,禁止银行关联企业以证券业务为主业,禁止证券公司从事银行业务,目的在于隔离银行和证券业之间的风险。从这以后,美国进入了差不多半个多世纪的分业经营的时代。

以下为演讲全文:

在这两次危机当中,我们都可以观察到有个别的小银行因为传统的信贷业务损失而倒闭,但这并不是导致危机的主要原因,本质原因还是银行创造货币过度支持了存量资产的交易,导致了资产泡沫。但1929年的危机是股市泡沫,2008年的危机是房地产泡沫。泡沫破灭形成系统性风险,其中混业经营是一个重要的催化剂。

我们回过头来看,混业经营自身存在几个方面的风险:

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之后,出于利益驱使这种推动,很多美国银行通过银行控股公司的形式进入了资本市场,进行了实际上的混业经营,这个背景下美国出台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银行、证券、保险混业经营,推动了混业经营的发展,这个背景下银行控股投资银行,控股财务公司、SPV、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使得银行创造的货币大量的进入房地产市场和场外衍生品市场,最终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次贷危机,最后导致全球金融危机。

阅读 ()

总的来说分业经营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风险的根本。这点我觉得不难理解,因为在实体经济当中我们也经常强调实体经济的公司要专注主业,消费者的需求是无限的,实体经济的公司也不可能对消费者提供所有的产品。所以从金融业的角度来说,金融机构也要专注主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应当说在目前的银行信用货币制度下,银行天然就有过度扩张的冲动,但是混业经营使得银行过度使用货币创造权变得更加容易,更容易带来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此分业经营的关键是区分能够创造货币的银行和不能够创造货币但是可以转移货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个主要经济体进行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应当说某种程度上分业经营的理念又开始回归,比如美国2010年通过的《多德弗兰克法案》中的规则停止银行业混业经营,英国在2010年的威尔斯报告提出蔚蓝法则,欧盟2012年的利卡宁报告也要求银行集团强制隔离银行法人实体和其他银行业务法人实体,建立起有效的防火墙。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