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更多关于《金融丨大量还钱的日子逼近 中国房企海外紧急发债借新还旧》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房地产商的债务压力已引起交易机构的警觉,5月9日地产债成交量72.79亿元,5月10日成交量继续攀升至84.54亿元,近期地产公司债务风险若隐若现,使得地产债成交量突现放大。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此次《通知》的重心是严格防范外债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源,尤其是地方政府通过房地产企业进行的海外发债。随着中资房地产企业境外发债的放量,监管机构可能会控制节奏和规模,保障债务的安全性。 最新评论 根据申万宏源(000166,股吧)统计,包含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及定向工具的地产产业债务,2018年全年到期量总计为1949亿元,其中三四季度为到期高峰,分别到期量高达932亿、698亿元。接下来2019年、2020年到期量更加庞大,每年增量都在1000亿以上。 上述房地产债务违约风波不断释放信号,人们对房地产会不会成为一只“灰犀牛”的忧虑有所增加。 8%还算是好的。朗诗绿色集团4月发行的1.5亿美元绿色优先票据,利率高达9.625%。5月9日,毅德国际发行1.3亿美元债券,利率高达12%。 热门新闻排行榜 北京某券商债券交易员称,房地产融资收紧,房企现金流增幅大降,未来偿债高峰期到来,一些房企似乎有扛不住的苗头。我们只选择排位前三十的客户。目前时点尚不足以引发地产债风险,但是下半年随着偿债高峰期的到来,要特别警惕中小地产商的资金压力。 进入5月,市场上陆续又有新的违约债券出现。重阳投资5月公布的最新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20只债券违约,合计债券余额168.54亿元。除债券外,信托也出现了多起违约案例。 4月以来,无论是信用债违约事件频发,部分资管产品偿付困难,还是上市公司股东股权质押触及平仓线,都是去杠杆、强监管背景下债务风险加速暴露的体现。 “年初我们在境外已经发行了5亿美元,6、7月份我们还会做5亿美元境外债的发行,目前已经申报,还在等国家发改委的批文。今年我们的融资方向是优先发债,整体的融资成本相较去年的5.07%只能上升,没有下降的余地。资金的实际利率都在上升,而且上升幅度非常大。”北京(楼盘)一家不愿透露名字的国企财务总监告诉记者。 “未来房地产海外融资的口子一定是朝收紧方向发展的。”同策房产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国家外汇局可以对海外发债后所得资金进入国内进行监管,这也是出于降低杠杆率、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要求。” 外债放量 政策紧盯 国家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此前就提出,除有特殊规定外,房地产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得借用外债。 随着今年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任务加重,地方平台融资环境进一步收紧,针对外债的管控政策正持续强化。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看全文 5月11日,国家发改委披露信息显示,融创中国、万科企业、华远地产(600743,股吧)、金科集团、首创置业、泛海控股(000046,股吧)、力高地产、旭辉集团等房企境外发行债券予以备案登记。 从平均成本来看,wind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房企海外发债平均成本为6.67%,比2017年全年的6.27%高出0.4个百分点,比2016年更是大幅度提升1.74个百分点。 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2018年4月债券市场风险监测报告》,我国2018年累计违约债券15只,违约债券面额128.64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25%和33.58%。 大型房企则集中地紧急补充弹药。此前5月11日,国家发改委披露信息显示,融创中国、万科企业、华远地产、金科集团、首创置业、泛海控股、力高地产、旭辉集团等房企境外发行债券予以备案登记。 申万宏源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孟祥娟称,截至5月16日,大中小型房地产资金缺口分别为277亿、131亿及132亿元,由于大型房企融资途径比较广泛、融资能力强,通过海外发债和ABS等实现了净融资773亿元,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仍有202亿元的融资缺口。“建议规避2018年到期债务多、杠杆率高、项目主要布局在非环核心城市群的弱三四线城市中小型房地产企业。”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从wind金融数据获悉,截至2018年5月22日,年初以来境内房地产企业已公告计划发行的海外债券达61只,发行总额超过24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上升10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