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评论丨李扬:聚焦金融业风险防范关键点 导视: 中国金融业进入严监管 控风险时代 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独家专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聚焦金融业风险防范关键点 嘉宾: 李扬——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文字实录 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已高达8.79%,比重超过美国、日本等多数发达国家。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也显示出过热迹象,带来一些乱象问题,诸如国企债务、地方债务、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等等。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无疑这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各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金融业存在过度发展问题 张媛:谢谢李院长接受我们的采访,看到中国的金融业在过去五年当中可以说是快速发展,那么在过去五年当中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特点是怎样的呢? 李杨:是这样,快速发展你要就规模而言是当之无愧的。我们大概就五六年的时间,整个金融资产规模翻了一番,要就一些部门来说,比如说非银行金融机构,三倍。当然最突出的还是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到八到几,至少在主要国家是第一的。这当然可以说是一个进展,但是这个进展背后有一些问题。 中国经济从2008年开始进入新常态,那么经济增长速度在逐渐地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金融业在迅速膨胀的话就有可能是泡沫,那么我看我们中央政府对此好像是这样一个看法。也就是说这几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泡沫比较多,比较集中体现一个是债务率过高,再有与它相关的就是我们杠杆率过高。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在下滑,由于产能过剩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不良率也在提高。所以所有这些可能显示出金融业有过度发展的这种问题。 实体经济为何出现金融化特征 张媛:所以您提到泥沙俱下,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其实有很多乱象的出现。 李杨:最近这几年金融业的问题除了杠杆率、债务率之外,有一个其实很深入的指标,就是说内部循环,整个金融业,金融业自己在做同业(业务),银行之间,银行证券之间,银行保险之间,保险银行之间,反反复复都是体内循环,资金在金融机构内部转,资产是膨胀了,但是没有到实体解决中去,这是主要的问题。这样问题有点类似美国危机之前的状况,它也是大量的资金。在金融机构内部在循环,而不进入实体经济。 因为金融危机始终就有,但是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特征不同。这一轮的特征它还是很有特殊性,特殊就特殊在于这么多年的金融发展,很多的实体经济由于流动性在提高,它也被金融化了叫金融化或者叫类金融化,这样的话界限就挺难划清楚。比如说危机之初,美联储就曾经对于实体经济做过一个定义,它把房地产、投资用房地产定义为金融部门。 张媛:投资用房地产? 李杨:对,房地产是最不流动的,你要说这个实体,它是最实体的,英文词叫realestate,最实体的。但是通过一些运作,通过这么多年来金融创新,所谓创新就是把它证券化,反反复复证券化,与房地产有关的金融产品多的不得了,而且交易得非常的频繁,而且非常有效率。实际上已经使得这个行当变的有一定的金融的属性。 国企和地方政府债务是主要风险点 张媛:结合现在国内整个高杠杆和高风险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来看,您认为这种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会发生在哪些地方? 第一,部分国企债务过高,以前大家也都是隐隐约约地在那讲。因为企业杠杆过高,这是我们金融的一个大问题,企业从65%归因于国企,大型央企,他们的主要问题是僵尸企业,现在我们看到已经有一系列措施推出了。 第二,地方政府。其实地方政府2015年之前有一波高债务,2015年进行整顿,过去的旧账通过债务替换等等基本上就处理掉,在后来的处理过程之中,2015年之后又出现了几种新现象,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这个事大家还在推。其实它变成地方政府违规筹资的手段之一,还有委托代建,政府购买,实际上是把政府未来若干年的这些收入,定在这个筹资上面,还有各种各样投资引导基金。地方筹资渠道不畅,是造成地方的融资屡禁不止的原因。那么实体经济结构失衡是造成金融不能够很好服务实体经济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在解决这些问题,下一步还应当有相应的体制改革。 防范金融风险重在健全金融监管体系。随着当前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金融领域风险积累,金融创新不断加速,金融监管也面临着新的形势,迫切需要进行系统性改革。近几年来,我国金融监管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监控金融创新、补齐监管短板等方面推出诸多举措,强化综合监管,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并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总体监管环境正日益趋严。 “协调监管 补齐短板”有哪些创新? 张媛:整个监管的协调,补齐监管的短板,所以说在监管层面我们的短板是什么呢? 李杨:监管层面的短板,这是列出来有几条,一条就是监管部门,发展不是你的事,监管、监管、监管,这是你唯一的任务。从中央到地方,三大监管部门,然后到地方政府,你的目标不是做大做强,你的目标是监管。 第二,当然最受人瞩目的是一个新的跨部门的机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现在各个相关部门正在做些准备,我看到它的功能还是比较全的,比如说整个的金融发展规划的功能,各部门的协调,就谈到了协调的功能。对地方金融管理机构的监管。但是部门的这种分业监管还保留着。 监管新思路 “桥归桥 路归路” 张媛:看到监管已经确认了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同时还有“金稳会”的出现,那这凸显了一种怎样的整体金融监管大的思维呢? 李杨:整个的思维就是说“桥归桥,路归路”,发展是市场的事情,所以这次虽然说强监管、严监管,管理风险很严厉,但是市场化的方向没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说具体到金融领域,各种各样的活动,各种各样机构的设立,活动的开展等等,主要决定是市场。 强监管是为了更好的市场化 张媛:那么强监管和市场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李杨:强监管是为了更好的市场化,让市场有规则,不经监管的市场,是无政府主义,这点是非常明确的。比如说强监管它倒并不意味着说是一个非常大的管制的力量。就是你做什么事情也要让我知道,要有透明度,要实名制等等这都是它的一些要点。 |
- 上一篇:上海市首家住房金融服务中心开业
- 下一篇:房地产金融的非标业务正受到监管部门的严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