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有点产以后”,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金融界网站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果您有干货观点或文章,愿意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最权威最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您是权威专家、财经评论家还是智库机构,我们都欢迎您积极踊跃投稿,入驻金融界网站名家专栏。
三收购就是通过逆向的房地产按揭金融支持去二手房市场收购一批房子用于长租,成为长租房的第二个供给来源,同时也使一部分可出售的空置二手房供给降低。 在各种严调控、去杠杆、严监管的政策下,别的行业增速都下去了,就剩下房地产投资一支独秀。 为毛在各种缺钱的情况下,资金还是要争先恐后地流入房地产? 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如何做到呢? 戳破这个泡沫是不可能的, 现在半年过去了,事实胜于雄辩! 只有消化泡沫才能维持得了经济。 一限就是逐渐蔓延各地的新房限价政策,这个政策人为制造出巨大的套利空间,不管政策初衷是什么,客观效果上是增加了购房需求,这毋庸置疑。 意外不意外? 拆掉旧房子同时降低了库存和供给,还创造出住房升级的需求,完全符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指示,最近几年三四线城市面貌变化得很快就是得益于这个。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年以来国债、国开这些无风险利率债交易量大增的同时,房地产成交量也大增。5月份,房地产销售1.2万亿,同比增了20%多: 这说明什么? 房地产不是调控最严厉的行业么? 房地产赚钱! 二是消化这个泡沫。 增加了泡沫外壁的韧性,那么泡沫的价格合理性怎么处理呢? 如何增加泡沫外壁的韧性呢? 这句话固然是对那些炒房者的最后通牒。但是言外之意也很清楚,就是有房住就可以了,未必一定是「居者有其屋」。 图上红色的线是到期还钱的,绿色的线是新借到钱的,这两个数在5月份发生交叉,出现了债券金融资额为负的情况。 但问题是知道有泡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个泡沫。处理资产泡沫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增强泡沫外壁的韧性,使其容纳更大的泡沫而不破裂; 邮箱地址:mingjia@jrj.com.cn,咨询电话: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中国智造又不会做,
作者:广州赢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 陈国刚 这图看上去有点乱,但很容易看明白。 理解房地产政策的本质是治疗「房价下跌妄想症」的最佳良药。 信用债成交量大幅下跌,发出去的新债都不够还到期的: 看看统计局最新公布的5月房地产价格和成交情况:5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8%,达到近一年高位: 很简单,因为: 股市这边很缺钱,债市那边更惨不忍睹。 上面两张图中的红色线,说明这轮房地产调控以来环比涨幅从来没有低于零,今年4月份以来更是逆势向上走。 (麻烦自带抖音BGM) 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涨了0.6%,为今年最高。 中国的房地产是一个政府管制最多的行业,从供地、建设、购买、信贷,各个环节都处于政府严格监控之下。可以说,政府在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力是远高于其他行业的。 二放是指针对棚户区改造进行的定向放水,官话就是棚户区改造货币化。一年一万多亿的定向贷款,提升了三四线城市的购买力,直接刺激了买房需求。 为什么房价在这么严格的调控下,甚至是各行业都在下行的情况下,房价还能保持一枝独秀呢?这就要从这轮房地产调控的本质说起。 所以,房地产的供给侧改革是一拆二限三收购。所谓一拆就是指直接拆掉旧房子,翻译成政策语言就是棚户区改造。 很简单,就是让房地产泡沫合理化。 这些政策本质上是用来增加社会对高房价的容忍度的。 这里所说的合理价格是指符合市场供需情况的价格,和什么房租报酬比没关系。 房地产需求层面则有一限二放三围堵的支撑。 三围堵,就是股市扩容挖坑、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去杠杆又使实业很难受,三门围堵下资金只能流向避险资产。而在中国人的意识里,避险资产就只有国债和房子了。
最近搞证券投资的朋友都相当郁闷,有种哪儿都缺钱的感觉。 二是让泡沫的价格合理化。 金融危机那是轻的,严重的政治危机都有可能。 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有没有泡沫?当然是有的,用国际上通用的衡量房地产泡沫的指标,无论是房价收入比还是房租报酬比,中国的房价都有泡沫。 答:有钱的时候! 各种曲线都在往下掉,只有一个往上涨——那个唯一飚了的绿线就是房地产投资增速。 严厉调控下房价一直在上涨,并且最近两个月还在加速上涨! 问:什么时候买房合适? 简单点说,就是要提升社会对高房价的容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