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众多更名地产商亦不甘落后,年初时“力高地产”1月30日起更名为“力高集团”;“朗诗绿色地产”更名“朗诗绿色集团”;“龙湖地产”更名为“龙湖集团”;“中骏置业”更名为“中骏集团控股”;“合景泰富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更改至“合景泰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福星惠誉房地产”更名为“福星惠誉控股”;保利地产(600048,股吧)亦更名至保利发展;直至11月29日,连做奥林匹克地产起家的“中国奥园”也宣布淡化地产商的角色,更名为“中国奥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年初时大家都还信心满满,准备在今年大展身手,可自贸易战开始以来,股市便是一路向下,外有贸易战的压力,内部还有去杠杆的压力,银行缩表、民企违约、社融数据连续下滑,经济增速下行已然可见,尤其房地产市场这个中国经济的“支柱”今年着实难过。自过去两年去杠杆叠加今年以来棚改货币化的逐步收紧,北上广深房贷利率一直未见松绑,二三线城市的居民杠杆早已在过去两年抬升,今年房地产市场销量难以言述,万科直接带头喊出了“活下去”,可想而知情况似乎真的不容乐观。 结语 不得不承认,房地产行业各大公司“躺着挣钱”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在地产业景气度逐渐下行的情况中,不仅仅是拿地速度减缓,各大房企开始了以价换量、疯狂打折、回笼现金,由万科老大哥带头高喊“活下去”,也为寒冬中的房地产行业群体焦虑拉开序幕。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渐进入平稳,部分城市出现下调,大部分城市去化速度放缓,房地产龙头企业拿地的节奏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5家房地产行业龙头房企中,最近3个月,9-11月,拿地金额分别合计只有767亿、720亿、394亿。龙头房企拿地数据已经连续3个月低于千亿,这也是最近4年来首次出现。在2018年之前月份,基本拿地金额都在1200-2000亿。 根据现行趋势,2019年,房地产行业基本面大幅下行可能性较高。房地产商的生存格局会和房地产市场的格局相类似,两极分化会更加明显。尽管郁亮高喊“活下去”,同时万科拿地不降反升,地产商终究赚钱的还是地产,多元化什么的,看看就罢了。 基于现行的政策走向,很可能是调控政策主基调不变,“四限”政策中长期内暂时看不出有退出迹象,部分长效机制正在进行研判和出台,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此,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单一模式已经无法在市场立足,因此,不管是主动转型还是被动转型,想要继续长久的存活下去,房地产企业必须做出改变。 为表“去地产化”的决心,部分的地产商选择“更名”先行。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开始,先后有“恒大地产”变更为“中国恒大集团”;“雅居乐地产”更改为“雅居乐集团”;“广泽地产”更名为“广泽国际发展”;“远洋地产”正式更名为“远洋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