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新闻排行榜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 第三、“沪九条”之后,上海楼市下半年面临调整风险,银行资产面临缩水,金融风险增加,此时央行上海总部制定了上海市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在全国率先实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也是为了防止由于银行资产缩水带来的银行系统风险。 从数据层面来看,以中国外汇储备为例,两年前,中国外汇储备达到历史高峰的4万亿美元左右,然而,自2014年6月份美国开始提出货币正常化议题之后,中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减少,截止目前为止,已经降低至3.2万亿美元。当美元进入加息通道之后,预计未来1-2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就有可能降低至2-2.5万亿美元。这说明,未来国内资金还会继续“外逃”,那么,这些资金逃到哪里?显然,转向美元资产或房产。 其次,从中国外部环境来看,美联储预计7月加息25点,美国进入加息通道,届时,国内资本继续外流,国内货币政策也开始收缩,对中国楼市来讲是“利空”,此时,对于市场敏感度较高的上海楼市来讲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 从3月25日出台了“沪九条”楼市新政内容来看,在个人按揭贷款方面已经开始收紧,比如,对拥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随后,包括金融监管部门逐步对新政进一步落地,也叫停了“首付贷”产品,并且随后也对相关公司做了严厉的处罚。 不谋而合,近日“权威人士”发表对宏观经济、房地产看法之后,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正在转向。5月13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报告,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4.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截止2016年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45.59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10亿元,比去年同期少3072亿元。 你可能会喜欢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上海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背后的金融风险》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这是央行上海总部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首个启示。 央行上海总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个人房贷方面,2015年全市新增本外币个人住房贷款1539.7亿元,同比多增942.1亿元,其中下半年新增1077.3亿元,同比多增857.3亿元;12月份新增本外币个人住房贷款206.4亿元,同比多增136.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