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 2018年由于房地产调控的整体基调不变,房企融资相关的政策基本处于底部运行中,融资总额整体有所减少,但规模仍达万亿元以上。然而,随着“1031”和“1213”会议上对房地产和去杠杆相关问题上的态度有所缓和,岁末房企融资有了回暖的迹象。虽然近期房企融资出现回暖,但融资成本却未曾表现出放松,绝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成本在上升,未来一段时间预计也将持续维持高位。 未来,在政府大力推动租赁住房发展和资产证券化的背景下,资产证券化和住房租赁相关专项债券还将是企业融资的突破口。部分优势房企受益于近期的政策,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增加现金流。此外,在表内融资收紧的情况下,房企纷纷加强了和金融机构的合作,以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 2018年以来有多个房企与金融机构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包括华夏幸福(600340,股吧)、阳光100、中南置地、花样年、泰禾集团(000732,股吧)、合景泰富、禹洲地产等,其中华夏幸福和中国平安(601318,股吧)的合作可以说是典型案例。在中国平安于7月份正式成为华夏幸福的二股东之后,双方在9月26日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平安集团将向华夏幸福提供融资授信、保险、理财、资产管理、账户现金管理、投资银行等多元化服务。虽然华夏幸福在这次的合作中并没有得到直接融资,但是市场普遍认为,由于和平安有股权以及合作关系,未来华夏幸福的融资成本应该会有所降低,同时融资信用由于平安的背书而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而加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对于缓解企业资金链的困难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此外,房企参与成立地产基金也是一种让房企以较小的成本撬动大量资金的方法,比如10月12日华润置地联合世博及中国人寿(601628,股吧)设立的150亿商业地产投资基金便是一例。在150亿元的基金中华润集团出资仅30亿,而中国人寿出资则达到了90亿,相当于承担了基金总金额的60%。这就使得华润得以用30亿元的投资运用150亿元的基金更加深入地开发上海市场,同时降低了对母公司资金的依赖度,对于企业未来的规模发展有着不小的帮助。 本文为《2018年中国房地产总结与展望:融资篇》删减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克而瑞地产研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 HN66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