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及港澳同胞返乡置业在江门楼市总成交量中约占4%
来源:中国江门网 时间:2019.04.26 [ 字体: 大: 中: 小: ]
华侨及港澳同胞返乡置业在江门楼市总成交量中约占4% 在刚过去不久的清明节假期,一些华侨和港澳同胞纷纷回归故里,其中部分顺便置业,这一现象,已成为“中国第一侨乡”——江门,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中国的这句古话,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观念。解放前,不少江门人到港澳或国外谋生、创业,赚了钱后回乡购房或建房,开平碉楼、台山洋楼、蓬江余庆里等地的房地产就是当时的产物。如今,这一现象还在持续,只是市场和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近日,记者广泛走访发现,华侨及港澳同胞返乡置业在江门楼市总成交量中约占4%,他们之所以买房,主要出于回乡自住、供留守家人居住以及投资等目的。不管如何,祖籍江门,对家乡有感情,怀有乡愁是这类购房者的共同特征。 华侨及港澳同胞在江门购房,既满足了自身需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江门的房地产乃至经济发展。至于市场前景如何,业内人士认为有一个循序渐进、渐入佳境的过程。 江门日报记者 周春锋 故事 “有房才有 家的感觉” 今年40多岁的朱女士,祖籍江海区礼乐街道,现在澳门定居。2015年,礼乐街道有一新楼盘开盘,她考虑到家里共有4口人,于是买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4房单位,单价5000多元/平方米,如今房价虽已上涨两三千元/平方米,但她依然比较“淡定”。“都是用来住的,涨不涨关系不大啊。”朱女士说。 与之相似的还有黄女士,今年45岁,祖籍新会,一家四口现在香港定居。2017年2月,她花91万元在江门买了一套精装3房单位,89平方米。 “觉得有房才有家的感觉。”黄女士笑着说,除逢年过节外,还要探望父母,一年至少返回新会6次,之前或是住在娘家,或是住在酒店,时间久了,心里老是觉得不得劲,所以萌发了买房的念头。 今年春节,黄女士一家住进了新房,大家都很开心,觉得相对香港的房子,这里空间大,住得舒服,并且还能做饭,其乐融融。 记者从江门市政府官网获悉,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400万人,遍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 相对于江门市区,台山、开平、恩平三市更是拥有众多的华侨及港澳同胞。 令开平一高档楼盘营销经理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底,有位美国的华侨回到开平后,觉得他们的项目不错,于是一次性付款购买了4套住房,其中3套是用亲戚的名义买的,谈及原因,这位华侨坦言,除了自住外,也有投资等方面的考虑。 既然华侨及港澳同胞有买房需求,嗅觉灵敏的开发商自然不会错失良机。裕隆基地产副总经理李艳芳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逢年过节,很多项目会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有的直接包机场大巴去机场接送华侨,有的打出“凭机票、车票到楼盘领取节日礼品”的揽客思路,有的则开展“清明看房送烧猪”系列活动,有的还打出了“衣锦还乡,置业好时节”的开盘文案,一系列“操作”下来,项目往往收获不错。 现象 华侨及港澳同胞的购房占比 呈缓慢增长趋势 上文讲述的朱女士、黄女士,她们的情况普遍吗? “身边的朋友大多在赴港前已经买房,只有其中一个将原来的步梯房换成现在的电梯房。”黄女士坦言,比例不高。 记者另外走访了蓬江区的碧桂园滨江天际、江海区的恒大御景半岛,以及新会区的城市名庭,以及开平的新外滩、骏景华庭、汇峰名庭、碧桂园城央首府等项目,了解相关情况。谈及境外人士购买数量占项目成交总数的比例,其营销人员的说法不一,有的表示约5%,有的表示有三四成,差别较大。 美智地产研究部负责人表示,以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为例,华侨及港澳同胞占总成交量5%左右。 “华侨及港澳同胞占项目总成交量的10%—15%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为香港、澳门同胞,占比高达九成。”李艳芳说。 而台山一项目营销负责人表示,华侨及港澳同胞占项目总成交量的10%—15%左右,其中,加拿大等地的华侨约占六七成。 在江门的华侨地图中,恩平较为特殊,其华侨主要集中在委内瑞拉,由于经济等原因,前些年开始大量回国,其在家乡购房的情况如何? “恩平华侨大多在外打工或做小本生意,回乡购房绝大多数以自住刚需为主。”恩平一项目营销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委内瑞拉籍的华侨回国后往往自建房屋,购买他们项目的占比不到1%。 需要指出的是,受访对象说法不一,究其原因,和项目所在的位置、所推的户型大有关联。 数据或许是枯燥的,但却是最有说服力的,为此,记者通过采访台山、开平、恩平三地住建局以及江门市住建局,获悉了境外人士在购房总量中的占比:在台山,2015年4%,2016年2.8%,2017年3.9%,2018年4.5%,2019年1—3月3.3%;在开平,近年来,占比约为2%—5%;在恩平,2015年1%,2016年4%,2017年3%,2018年3%,2019年1—3月3%;在全市,近10年来占比在3%—5%之间缓慢上升。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一手住宅成交52552套,如果按照占比4%计算,境外人士大约购买了2102套。据悉,境外人士包括外国自然人;华侨,包括居住在境外持有中国护照无国内身份证明者;港、澳、台居民;在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登记注册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我市买房的境外人士中,绝大多数是华侨和港澳同胞。因此,上述数据也是华侨和港澳同胞在我市购房情况的重要参考。 无论是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还是受访的业内人士,他们一致表示,境外人士的购房占比呈缓慢增长趋势。 多位业内人士还重点提及,华侨、港澳同胞不一定是直接购买者,更多的可能是资金赞助者,因此在成交客户比例中不能体现出来。 “我所知道的一个香港客户,他以自己的名义购买了一套住房,用来自住,还用亲戚的名义购买了3套住房,用于出租收益。”业内人士谭先生表示。 原因 主要因为眷念故乡 及回乡自住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华侨及港澳同胞在江门置业? 受访的业内人士将原因主要归结为内外两方面:于外,国家安定祥和,江门的经济发展向好,环境、交通持续改善,吸引力增强;于内,华侨及港澳同胞不时回乡,需要一个落脚之地,同时,他们眷恋故乡,希望回国后,还能住上老家的房子,用着中国的家具,过着熟悉的日子,隐含了华侨对故乡的思恋。另外,也是异乡高房价“惹的祸”,有业内人士表示,返乡置业的很多华侨为第一代移民,他们往往不是专业人士,收入不高,日子过得并不宽裕,而拿着同样的钱,回国买房、生活就舒服多了。李叔便是其中之一,他在新会买房之后,住在那里,每天都会约上亲戚好友就近喝早茶,或者去附近的公园里下下棋,相比于加拿大清冷的生活,丰富很多。事实上,不仅部分华侨如此,部分港澳同胞亦然,由于那里房价高企,很多人难以买房,于是回到江门置业,既能满足使用需求,也能慰藉心灵,还能保值甚至增值。 “骨子里还保留着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才觉得踏实。”从香港回乡置业的黄女士表示。 那么,华侨及港澳同胞购房主要有哪些特点呢? 记者采访获悉,由于交通方便、出入境和汇款等越来越便民,华侨及港澳同胞返乡的时间变得分散,但即便如此,依然主要集中在四个节日,依次是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圣诞节。 在购房年龄上,有的受访对象表示集中在50岁左右,有的受访对象表示集中在40岁左右。 在购房心理上,年长些的往往有着浓厚的故土情结,想落叶归根,也想为子孙留下资产;而年轻的会考虑投资价值。 在付款方式上,由于他们的支付能力较强,同时,由于境外人士按揭需要提供资金“流水证明”,再加上他们返乡的时间并不确定,大多数境外人士选择一次性付款,省去麻烦。 在购房户型上,部分受访对象表示,110平方米左右的户型最为集中,也有开平市的业内人士表示,华侨及港澳同胞青睐50平方米左右的公寓。 在选择物业的特点上,大多数受访对象表示,华侨及港澳同胞往往首选中心城区,因为那里的配套成熟,交通完善,出行方便,也有的受访对象表示,华侨及港澳同胞会选择预期较好的新城项目,比如开平的融创潭江首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