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高房价真能控制城市人口吗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9-06-11 11:41
i love 原始人玩坚果 朴宝蓝 金秘书为何那样 搜刮音乐 李飞新浪博客 excuse me 苑国辉

  人类社会的城市生态系统同样如此,一个城市不能只有一种人,而必须能容纳不同类型的人,不同的人在这个复杂庞大的系统中担任不同的功能,既要有人坐写字楼,也要有人每天给写字楼里的人提供午餐以及给写字楼里的厕所打扫卫生,这样才能保持城市生态的平衡。城市就像一座金字塔,没有坚实的底层塔基,何以支撑高耸如云的塔尖呢?所以说任何一座国际性大都市,都不可能只有富人没有穷人,也不可能只有穷人没有富人,如果富人增加了,穷人也会增加,反之亦然。

  发达国家往往从有利于城市规划和管理的角度出发,选择“不给自由给福利”的政策,比如伦敦的东区和南区,穷人们住在由政府建造的简易高搂里,他们每个月通常能获得300英镑左右的救济金,并且享受非赢利的医疗和教育,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新加坡、纽约等国际性大都市——在发达国家,高房价一样没有逼走穷人。

  虽说用高房价逼走“三低”人群会摧毁整座城市运作系统,但我们并不用担心,因为这永远只是专家脑子里的“美好”设想,现实生活中绝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人口爆炸问题,并不关房价的事,而是要改变目前教育、医疗、就业、文化等各种资源和优惠政策以及许多功能都过度向北京、上海等城市倾斜的局面,给北京“减负”,给外地“加分”,实现城市均衡发展,才能解决城市人口问题。

  殊不知,房产并不是普通的产品,它除了具有商品的属性外,还有别的功能,如果不能构建多层次的住房市场的话,反而会破坏城市健康的生态,比如没有了“低收入、低学历”的环卫工人,北京将会垃圾遍地;没有了“低收入、低学历”的农民工,北京无数建设工地将会被迫停工,没有“低收入、低学历”的快递员,北京的物流系统将会崩溃,没有“低收入、低学历”的保姆,许多“高收入、高学历”的北京人的家庭将会变得一团糟……

  高房价反会破坏城市生态

  提要:有一位专家,最近发明了“城市生态门槛”这个新词,认为高房价、高租金和高生活成本这“三高”能够将“低收入、低素质和低学历”这“三低”外地人逼出特大城市,从而控制大城市人口的无序膨胀。此言一出,舆论沸腾。

  他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是:“除了‘生态门槛’外,我还没想出来用什么更好的‘门槛’予以控制,即合理又合情地让谁留,让谁走。自然生态系统延续的唯一法则就是物种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看起来残酷,但是公平。所以,像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房价不能再降了,10万以下的车不能在北京上牌照了,马路上的车子档次不能太差,人的素质整体水平不能太低,生活起来不能太容易。外地低收入、低素质和低学历等群体数量不能再增加了。”

  他还语重心长地指出:“北京这样一个城市,想要兼顾富人、穷人、北京人、外地人各类人群的利益,是绝对不可能的。谁来都欢迎,啥人都能活的思想,要不得。”

  每次房价涨跌难卜之时,总会有些专家爆出一些关于房价的猛料。最新的一则猛料是:中国房地产学会执行会长、北京房地产学会常务副会长陈贵撰文指出,高房价、高租金和高生活成本,是控制北京等特大城市人口无序膨胀的唯一生态门槛。

  从表面上来看,陈贵的观点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决定一个商品价格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供求关系,供不应求,价格自然就会上涨,价格上涨了,就能抑制一部分的需求。这样来说,高房价应该可以挡住一部分的需求。

  在既无自由也无福利的地方,人们总还是有办法找到地方住。比如建造租金超低的胶囊公寓,比如住在鸽子笼一般的群租房里,比如把集装箱改装成房屋,把中巴改装成房车,比如住在桥底下,地铁里……当然还有更绝的,前不久河南郑州退休矿工陈新年用4年时间挖除了50平米的地下室供自己和家人居住——不管房价多高,穷人总能找到住的地方。

【作者:邢 力 来源:理财周刊】 (责任编辑:李兰兰)

  与其说高房价是控制北京人口的生态门槛,还不如说高房价会破坏北京的城市生态,以或者说陈贵根本是无知滥用了“生态”这个词。在自然界,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态系统必然是一个从最低级的微生物到最高级的哺乳动物都能找到自己栖身之所和生存之道的系统。正所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如果把“小鱼和虾米”都“赶尽杀绝”,河流里虽然干净了不少,可这些“高素质”的“大鱼”恐怕也只有等死的命了。

  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根源

  陈贵认为,北京房价和世界级大都市相比,房价并不算贵。“现在莫斯科的房价每平米达到30万元人民币,这样看北京的房价并不高。”尽管我们不知道陈贵这一数据来自何方,但哪怕莫斯科房价真像陈贵说的那么高,为什么如今莫斯科人口在过去几十年间却一直有增无减,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甚至高达29000人/平方公里(俄罗斯2002年10月人口普查统计资料)呢?除了莫斯科,世界上其他各国际性大都市如纽约、巴黎、伦敦、东京、香港、罗马、孟买都没有出现房价越高,人口越少的情况,反而都呈现“房价与人口齐飞”的境况。可见陈贵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人都是理性自利的经济人,面对北京如此高昂的生活成本,还是有那么多的外来人口愿意蜗居在北京,而不愿意回到生活压力较小的家乡,既有传统观念因素,也是他们综合思考得失后的理性决策——在家乡,他们的工作机会、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比在北京的更少、更低、更差。北上广等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恰恰说明近几年来在社会资源分配和政策调控上存在严重偏差。决策者们将最好的资源投向大城市,迫使人们不得不跟着涌向这些“福利高地”、“资源高地”、“财富高地”。否则的话,根本不用政府提高生态门槛,他们也会抢着卷铺盖走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们从没听说过纽约的街头只准跑法拉利和劳斯莱斯,人家那里售价仅几千美金的二手老爷车也照样开在大街上,也没听说定居纽约需要常青藤名校的毕业证做敲门砖,更没听说过纽约用高房价做“生态门槛”逼走穷人。事实上,正如近些年我国出现了“逃离北上广”的呼声,在美国城市化进程进入高峰时,纽约等特大城市也呈现交通拥挤、空气污浊、房价过高等等城市病,于是也出现过“逃离纽约”的口号,但纽约等大城市对人们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仍然不减,于是近些年美国又兴起了回归大城市的浪潮。

  有位网友说:“想控制北京人口很简单,把医院迁到外地一半;把高校迁到外地三分之二;把北京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和其他省市等同;把北京的那些现代服务业一大半都转移到周边城市就好了。现在就算连天津人都想往北京挤,不就是因为北京集中了太多资源了吗?”

  最显著的例子是印度孟买。穷人根本买不起商品房,政府又无力提供福利房,于是“不给福利给自由”,允许他们“私搭乱建”。由此形成的是“孟买式”的规模惊人的贫民窟,这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很常见——在发展中国家,高房价没有逼走穷人。

  其实道理很明白,就是因为资源配置的高度不均衡。我国最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几乎都集中在这些大城市里,家里老人生病了,不得不赶到北京的大医院获得较好的医疗服务,家里的孩子要上学了,不得不想办法落户北京以接受较好的教育。再加上北京聚集了太多的城市功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科技中心、工业中心……许多工作岗位,只有在北京才能找到,人往高处走,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机会,人家怎能不拼命往北京挤呢?

  此观点一处,立即引起了舆论的广泛质疑,许多人指出这一观点冷酷无情缺乏最起码的道德良心,同时是在为高房价既得利益集团代言。有网友讽刺道:“按照陈会长的逻辑,套用北京奥运会的话说,就是‘北京欢迎你,只要有人民币’。套用上海世博会的话说,就是‘城市,让富人活得好,让穷人活不好’。”但也有人认为,北京人口是太多了,高房价的确可以逼走很多低素质低收入的人,陈贵只是“说了别人不敢说的真话”。

  由此可见,陈贵给解决北京人口问题所开的药方乃是头痛医脚,并没有掐住控制人口的根本要害。其实关键问题并不是用什么法子来限制人口涌入北京等特大城市,而是找出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拼命向往这些特大城市,却不能安心生活在房价不高、交通不赌、空气清新的中小城市和农村的理由。

  房价不能解决拥挤问题

  抛开对物竞天择等观点的道德批判,陈贵这一观点本身真的站得住脚吗?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