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信托公司现在不得不重新规划路径,寻找新的发力点。对此,某信托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是今后信托公司着重发力的领域,“现在看来,除了基础设施可能会有所作为,其他领域的创收能力还不强,贡献度有限。”他表示,“除了基建,消费金融、家族信托或许还有些机会”。 随着信托通道业务和房地产业务被监管部门“点名”,去通道、严控房地产信托成为趋势,发力主动管理业务成为越来越多信托公司的角逐场。例如,今年上半年陕国投新增项目规模454.45亿元,主动管理类信托项目占比超过50%。截至今年6月底,山东国信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规模达1091.59亿元,占全部信托资产规模44.1%,同比提升11.3个百分点,主动管理型信托产生的收入为3.68亿元,占全部信托业务收入中手续费和佣金收入的77.1%。 转型瞄准三大领域 从2019年初开始,信托公司开始大量发行房地产信托产品,现金管理类、债券类信托产品走俏。“房地产信托收益高,投资者也认可。不过房地产信托一开始热卖,我们就预计到离监管不远了。”某信托经理表示,“抓紧时间,多卖受欢迎的产品,监管收紧的时候,就能‘手中有钱,心中不慌’。” 从今年7月开始,房地产信托开始收紧,有些信托公司甚至暂停了房地产相关业务。不过,部分信托公司们已经“出招”在前,并实现了“抢收”。 某信托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房地产相关业务应该能占到信托行业收入的四成左右。上半年信托行业整体回暖,两个因素起到重要作用,一是房地产,二是资本市场对于固有业务的提振。 今年7月,信托公司迎来了预期中的监管。这次“窗口指导”整体的情况为:2019年的剩余时间,房地产信托规模不超过2019年6月30日的规模;已备案项目不影响发行及成立,未备案项目一律暂停;符合“432”的通道类业务也算房地产项目,受窗口指导影响,全部暂停;地产公司并购类也算房地产项目,受窗口指导影响,全部暂停;城市更新类旧改项目暂时不受此次窗口指导影响;房地产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和购房尾款类项目暂时不受此次窗口指导影响。 云南信托研究发展部近日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与增长情况的研究报告显示,房地产信托的发行规模占比最大,依然是集合类信托产品的主流产品。 此外,除了前述的7月“窗口指导”。8月初银保监会下发的《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半年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指出,按月监测房地产信托业务变化情况,及时釆取监管约谈、现场检査,暂停部分或全部业务、撤销高管任职资格等多种措施,坚决遏制房地产信托过快增长、风险过度积累的势头。 上市信托公司业绩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