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央行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LPR定价机制。在此背景下,孙国峰称,贷款基准利率取消是水到渠成的过程。央行在积极推动LPR应用,目前占比在逐步提高,进展超过预期,同时也在研究存量定价基准的转换,“各方也有很多很好的建议,我们也在吸收研究。将来存量贷款推进,未来贷款基准就会逐渐淡出。”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逐渐降低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5.2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5.71万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41万亿元,同比增长4%。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921亿元。 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5.2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1个百分点。9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3.3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连续14个月回落。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解释,资管新规出台后表外融资下降是正常的,现在降幅收窄,说明市场情况已趋于平稳。 小微企业贷款量增、面扩、结构优化 “总体看,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合理充裕。9月末超储率为1.8%,比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货币的派生能力较强,货币乘数是6.38,也是历史上比较高水平。”阮健弘说。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介绍了一组数据,9月末,贷款利率明显低于以往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贷款占整体贷款的8%,占比比前期有所提高;企业贷款利率5.24%,比去年高点下降了36个基点。 此外,在改革完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机制,打破了贷款利率隐形下限的背景下,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逐渐降低。 阮健弘还介绍了市场较为关心的房地产贷款方面数据。据介绍,9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3.3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连续14个月回落。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4.6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贷款新增量的33.7%,比去年全年占比低6.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房地产贷款持续回落。 “总体看,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说。 在小微企业贷款方面,从小微企业贷款来看,保持了量增、面扩、结构优化的特点。普惠型小微贷款持续快速增长,9月末余额为11.3万亿元,同比增长23.3%,增速比上年末高8.1个百分点;信贷支持小微企业户数保持高速增长,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支持了2569万户小微经营主体,户数同比增长31.3%;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户均贷款余额163万元,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单户平均余额31万元;70%的小微贷款投向了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其中信用贷款有所提高。 阮健弘表示,M2增速回升是央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力度松紧适度的效果体现。今年以来,央行会同有关部门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强商业银行资金运用能力,从而推动M2增速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