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房地产企业为了“活下去”,太难了! 今年以来,房企资金链紧张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 近日,一份广东证监局行政监督措施决定书,再次揭开了一家资产超188亿的“百强”房企的缺钱窘境。 作为广东老牌房企,颐和地产因“九宗罪”再度陷入漩涡,颐和地产、董事长何建梁双双被广东证监局开出警示函。 其中,更是曝出,大量到期债务违约问题,显得尤为严峻。 据广东证监局调查,此次颐和地产共有9笔超过1000万的未披露到期债务违约,合计金额超过50亿元。 颐和地产在年初资管产品出现逾期后,近期再被爆出两只债券全部违约,这家与富力、恒大一同成立的“老牌粤系房企”,现金流已接近枯竭。 广东证监局对颐和地产的调查时间截至5月31日,这意味着,广东证监局此番查出的问题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颐和地产,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 据官网显示,颐和地产集团创建于1996年,根植于广州,拥有四十余家全资、控股企业的大型集团公司。目前,在全国拥有30多个大型地产项目,遍及北京、银川、包头、昆明、鞍山、西安、沈阳、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和省份的重要房地产板块。 图片来源:颐和地产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官网首页显示,2011-2018年,颐和地产连续8年入选房地产“双百强”企业。 同时,据Wind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颐和地产的总资产高达188.7亿元,总负债高达135.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2%,一年内到期的债务余额超10.6亿元。 另外,其于2019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仅0.86亿元,同比下滑超93%,净利润更是成亏损状态,亏损金额达1.15亿元。 营收断崖式下跌,业绩亏损,面对资金链随时断裂的风险,颐和地产无奈“卖身自救”: 2017年,颐和地产就将其位于沈阳的颐和城项目出让予恒大; 2018年6月8日,珠江实业以“股权+债权”的形式,获得花都颐和盛世项目公司30%股份; 2019年10月29日,世茂集团收购台山颐和项目。 然而,随着广东证监局的调查结果公布,超50亿债务违约,意味着,这家曾经的“百强”房企的资金链早已断裂,处境岌岌可危。 雪上加霜的是,颐和地产的控股股东同样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广东证监局的检查情况显示,其控股股东龙森投资,2018年先后三次将其持有的颐和地产100%股权全部用于抵押贷款。 而,颐和地产危机的爆发,并非个案。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全行业新增的175只违约债券中,房地产就有7只,涉及违约金额139亿元,占比5.51%,包括颐和地产、三盛宏业、银亿股份、中弘股份、华业资本、正源地产等房地产相关上市公司。如果算上建筑类企业,违约的债务数量更是高达21只,违约总金额近500亿元。 融资难,中小房企陷破产潮 众所周知,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离不开融资输血,然而,今年的融资环境处于持续收紧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前9个月合计的415次房地产调控,平均每个工作日有2次以上的房地产调控,刷新了历史纪录。房企融资收紧政策可谓高频: 4月17日,银保监会发文直指,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控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 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通知,严格监管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 7月31日,央行表示要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投放; 10月12日,北京银保监局强调,严防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等禁止性领域; ...... 在此背景下,各种通向地产融资的通道相继被切断,使得房企融资难度进一步增加。 因为没能找到“救命钱”,今年已有400多家中小房企走向破产。 据人民法院公告网的公告显示,截至到10月31日,2019年宣告破产的房地产相关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0家,且进入2019年下半年之后,破产房企数量增速有所加快。 而破产名单中,大多数都是中小型房企,且多数集中于三四线城市。当然,2019年深陷泥潭的房企中,也不乏知名度较高甚至跻身全国百强的知名房企。 早在今年6月,银亿股份因为债务违约,已向宁波法院申请破产重整。这家房企颠峰时在2016年销售收入达652亿元,总资产接近800亿元。 房地产类信托,突然骤降60% 2019年,对房地产行业来说异常艰难,从信托融资数据来看,更为明显。 同策研究院数据显示,10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融资总额仅235.82亿元,环比大幅下跌65.80%,创2019年融资历史新低。其中,信托贷款融资金额仅16亿元,环比下跌86.99%。 同时,用益信托数据显示,10月房地产类信托募集规模为281.72亿元,环比大幅减少60.47%。从同比数据来看,房地产类信托的募集规模也下滑明显,同比减少了33.50%。 随着规模的减少,房地产信托收益率也出现下滑。 用益信托数据显示,10月,房地产类信托收益率为7.98%,已经跌破8%,环比下降0.06个百分点。而在7月房地产类信托收益率为8.27%,较6月下滑0.04%。当月在所有的信托产品中,只有投向房地产的信托产品收益率出现下降。 而,房地产信托是信托公司较为核心的业务。房地产信托作为高报酬率、风险可控的信托业务,在信托公司收入中占较大比重。 自2018年以来,房地产信托行情持续火爆。近几年,房地产信托余额占比持续升高,占比接近15%,如果加上建筑业等相关行业,这一比例将提升至20%以上。这意味着,不断有资金流入房地产领域。 然而,2019年7月,房地产信托突然被按下“暂停键”。据澎湃新闻报道,10家信托公司收到窗口指导,涉及的业务非常有针对性:2019年房地产信托规模,不得超过6月末的规模。 受到严监管后,对于房地产信托依赖性较高的部分信托公司,所受到的冲击也较大。当月,房地产类信托募集规模环比减少近两成。 对于高杠杆的房企来说,继银行贷款、公司债等收紧后,信托通道也被阻,不得不寻找新的融资途径。 利率超15%!房企将目光转向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