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商学院认为,温州银行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贷款集中度偏高,且房地产业易受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不利于信用风险的分散。此外,该行与股东的重大关联交易余额增长过快,关联交易管理不审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有待提升,后续整改效果仍待观察。 三、不良率连年攀升,十年上市路无突破 财报显示,2017—2019年末,温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5%、1.73%、1.78%,呈逐年上升态势;同期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85.98%、151.14%、153.62%,逼近监管底线。 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末,温州银行逾期贷款和垫款中的信用贷款余额合计7.42亿元,同比增长56.61%,其中逾期90—360天(含360天)的信用贷款余额为2.48亿元,同比增长61.84%;逾期360天至3年(含3年)的信用贷款余额为2.37亿元,同比增长73.88%;逾期3年以上的信用贷款余额为2221万元,同比增长2.11倍。 此外,2019年,温州银行合计核销不良贷款9.05亿元,较2018年的4.76亿元增加了4.29亿元,同比增长89.99%;2019年末,其贷款损失准备为33.35亿元,同比增长20.78%。 时代商学院认为,受制于温州当地整体经济环境以及该行历史不良资产包袱等因素,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温州银行的资产质量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随着该行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的加大,叠加投资资产“非标转标”、大额风险暴露考核新规的影响,温州银行的核心资本的消耗较为明显,其面临较为迫切的资本补充需求。 2017年末—2019年末,温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5%、11.85%、11.17%,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81%、8.7%、8.53%,整体呈下降态势,均逼近银保监会的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10.5%、一级资本充足率8.5%)。 值得一提的是,温州银行IPO之路颇为不顺。 早在2008年,温州银行董事会曾发布上市议案,开启IPO之路。2009年通过上市辅导期,2012年浙江省出台的“温州金改12条细则”还明确推动温州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上市融资。此后因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进展,温州银行上市事宜陷入停滞。 2019年2月,浙江证监局披露的信息显示,温州银行于当年1月31日开始接受IPO上市辅导,辅导期为2019为1—12月,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 业绩持续下滑,多次遭监管机构处罚,且原行长被逮捕,这或成为温州银行IPO之路的拦路虎?叶建清、张汝龙等董监高能否率领温州银行登陆资本市场,时代商学院将保持关注。 (编辑:王欣宇) 关键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