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住建部再次为2022年房地产发展定调,在“房住不炒”主基调下,因时制宜给出了政策方向。事实上,相关部门的多次表态,既体现出行业出现的阶段性问题需要解决,又相当于再度明确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不变。 发布会全场贯穿一个“稳”字。“楼市维稳,保障民生”是主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目标。住建部此次再谈房地产,说了四句“关键话”。 第一句,精准调控。“增强调控政策的精准性和协调性”,这是过去“因城施策”“调控联动”两大提法的“加强版”。重点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土地、金融和市场监管等政策的协同,二是加强部、省、市的调控联动,三是加强对城市“一城一策”政策的指导和监督。日前出台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新规就体现了这一思路,其在全国层面统一安排,各地将因企施策、“一城一策”进行资金监管。 第二句,稳预期。“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这意味着将继续激活购房需求,恢复基本面“稳预期”。有了“因城施策”的前提,各地可根据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灵活调整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超过40城出台稳定楼市新政,涉及降首付、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发放购房补贴等方面。 第三句,保证交付。“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这“三保”去年底正式提出,此次再提“三保”是首要目标,是住建部对个别房企因债务违约所引发的项目逾期交付风险的再次“亮剑”,即“坚决有力处置”。 2022年将从四个方面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一是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把城市的主体责任和省级政府的监督责任落实好,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继续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二是增强调控政策的协调性和精准性。重点做到3个“加强”:一是加强土地、金融和市场监管等政策的协同,二是加强部、省、市的调控联动,三是加强对城市“一城一策”政策的指导和监督。 2022年开年截止2月上旬,累积全国超过45城发布各种力度的房地产宽松政策 此类政策方向大致上可以分成5类: 1:是中央部委维持房地产市场资金链稳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 2:是直接给予购房补贴,包括三胎政策购房优惠等。比如惠州、莱西、肇庆、泸州、合肥昆明、玉林、珠海、保定、湖州、亳州及泸州等都有不同力度的补贴购房政策。 补贴覆盖面包括人才、农民工、新市民等。放宽落户限制,落户门槛持续放宽,争相吸纳人口,为楼市注入新鲜活力。 3:公积金宽松成为市场趋势,福州、株洲、北海超过10几个城市都调整了公积金政策。 公积金政策是各地地方可以执行的最没有成本的救市工具,除了受限额度外,商业银行贷款政策需要央行发布,而公积金政策可以各地出台政策执行。公积金额度不高,不会影响购房者投机,大部分公积金使用都是刚需和改善购房者,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选择公积金政策宽松,可以给市场释放稳楼市信号, 4:吸引人才,直接放松落户限制,比如绍兴、嘉兴和中山等城市。 5:出现了菏泽、重庆、江西赣州等城市开始首套房首付20% 三是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因债务违约所引发的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以法治化、市场化为原则,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属地政府管理责任,维护社会稳定,维护购房群众合法权益。 四是持续整治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去年,住建部会同7个部门联合开展了房地产市场三年整治行动,去年整治情况将适时发布。下一步的重点是完善市场监管新机制,大力整治房地产开发、交易、租赁、物业服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把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好。 第四句,护大盘。“努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积极作用”。或许,这是从业者希望听到的,也是住建部首次提出的新定位。这是对“房地产是支柱产业”定位的新延伸,意味着有望看到更多稳定市场的政策出台。稳住房地产市场,助力行业从粗放式发展转为精细化管理,适度去金融化,提升产品力,同时激活存量市场,有助于从居住领域护经济大盘。 未来房地产市场肯定要更稳定!包括最近2022年1月份房价的表现都可以看到这一点趋势。 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39个和55个,比上月分别减少11个和8个。 整体看,1月份房价的主要特征是随着调控政策的稳定,信贷供应的增加,政策底部出现后,市场逐渐出现底部特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