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即至,从几个表现来分析中国楼市的当下现实情况和行动策略 2022-07-12 10:30 来源: 阿里说历史 原标题:三月即至,从几个表现来分析中国楼市的当下现实情况和行动策略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929篇原创文章:不知不觉,2022年开年以来,马上第二个月就要过去,恍然间感慨时间的无情同时,也不由得回顾了一下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对楼市的一些预判和前瞻性思考,是否能够经得起时间和现实的考验,是否得到了行情和市场的承认。其实从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开年(春节)以后,基本上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房地产经济领域,行业现实,楼市和房价行情的走向,是符合我从2021年就给出的结论的。那就是契合国家对房地产经济的调整态度:挤泡沫,去杠杆,降风险,稳市场,稳预期。当然,房住不炒和住有所居这样的主旋律基调,在现实中得到了落实。为什么作为房地产领域认证创作者,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楼市房价的内容写的比例少了?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现实平淡,行情低迷,情绪偏弱的情况,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转变。我一直认为人,作为个体和参与者才是经济环境的主人,特别是金融属性的惯性,以及诸如“买房就是资产投资”这样的普遍认知还没有被市场和现实毒打清醒以前,一惊一乍的分析,其实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反而还有挑拨市场情绪的嫌疑。在不合适的时机,让不合适的人,做不合适的选择,这种事我做不出来,越是将写作分享成为一种习惯,很多规则和原则维度的红线就会越发的清晰。昧着良心图着流量去制造内容,甚至制造噱头的事情,做不久,这对于我喜欢写作,广结善缘,心存善念的初心不符。2022年春节以来,在政策面,还有市场面,释放出来的风向和信号有些转变,各地楼市也开始有了不同程度的躁动,虽然真实的市场依然冷淡,但是情绪面上开始有一些明显复苏。这种情绪和市场背离的情况,是一个很好的聊天时机。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当前中国楼市的一些表现,结合我个人从房地产行业的角度,和大家聊一聊对2022年中国房地产经济,行业,市场的一些判断和观点。内容硬核,错过不再。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PS: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1莫把“成交回暖”当“暴涨信号”这个世界上最没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试图去揣摩别人的人性欲望和深层诉求。有事说事,至于看到的人有什么想法,那就不是我的事,是不是?2022年,已经在很多城市出现了明显的托举楼市,刺激房价的动作了,而且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国家层面,央行发力信贷端,多次释放宽松信号,关键利率都出现了下调;地方政府层面,多地出台明文政策托举楼市: 行业层面,开发商营销力度加强,回款提升销售效率,联合媒体造势;市场层面,中介,大小开发商的售楼部开始提升宣传,各路成交利好信号信手拈来。总体来说,整个房地产经济关联的环境,都在释放一种房价即将启动,市场马上升温的氛围。人性这个东西,最容易挑拨,从未改变过,所以市场中的参与者,也有一些心思活泛的表现。但是有个本质要说清楚:2022年中国楼市的回暖,已经不是曾经的全面上涨的信号了。几个数据看一下:2022年1月的楼市仍然延续2021年下半年的冷清。多数规模房企销售表现不佳,单月业绩同比以及较去年月均水平变动都有明显下降。1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5256亿元,单月业绩规模同比降低39.6%,2022年春节假期重点15城新房成交959套,创近5年新低,同比去年春节下跌42.1%。 深圳春节新房0成交,二手房成交1套…… 上海楼市回暖明显,但是房价并没有出现挤压情况,并没有出现2021年三价就一政策出台以前的那种非理性波动。没有废话,数据说话:2022年楼市回暖,氛围环境和现实,除了极少的几个头部城市,产生了明显而又真实的割裂。 22022年,是买方市场,既然是主场,就要有做主的认识市场的角色转换,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最重要的,这个过程没有完成以前,很多人会被惯性思维所局限。2022年,从现实市场的情况来看,楼市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变化,将成为必然。主场优势,包括立场逆转,这很关键,但是市场参与者,往往反应不过来。楼市上,买方的角色比较单一,说到底,在买房这件事上面,就是一个消费者。但是卖方的角色就多了,开发商,各色二手房东,包括中介群体,其实都可以归于卖方阵营。数据可能不能代表和适用于每一个人所面对的市场,城市,还有行情,但是从买卖关系上,其实就能看出很多实质性的市场情况。不能一棍子打死,中国楼市分化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要分辨楼市和房价是否有启动的行情,看网上的新闻和各种分析都不靠谱,哪怕就是我这样的行业内一手资讯在手,有些城市没有实际的了解和实地的研究以前,其实要说看的准,那不是忽悠人么?所以,直接从买卖双方的关系入手:大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主要看中介活跃;省会城市,新一线级别的城市,看本地人对楼市的关注和热情程度;到了小城市,就看新房二手房价差,价差越小,市场越差,没有例外。2022年,中国的楼市有一条非常清晰的主线,那就是消费属性强于资产增值预期,这也就决定了楼市关系中买方主导的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