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福林:保持债务总量与经济增长匹配 // 尚福林表示,总体上,我国宏观杠杆率的同期增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分部门看,由于实施更加积极和有为的财政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稳企业、保就业措施,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增长相对较快,要关注逆周期调控政策对我国债务增长及其产出的影响。因此,要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引导资金精准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防止资金空转,脱实向虚。 " 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时,更应注重金融服务的效能,要继续紧扣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着眼于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和改善金融供给。" 尚福林认为,一方面,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科创企业,更好地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 " 专精特新 " 企业,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做好 " 十四五 " 规划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融资保障。另一方面,要着力满足新时期金融服务的需求,继续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强化小微企业和 " 三农 " 金融服务。 此外,要进一步巩固、拓展金融扶贫成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同时针对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等领域金融需求,探索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发展财富管理市场,丰富投资理财渠道,不断完善投资市场环境,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降低预防性储蓄的意愿,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 在稳定宏观杠杆率方面,尚福林介绍,今年上半年,为应对复杂局面,宏观杠杆率有所攀升。" 虽然总体上与国际比较看,我国宏观杠杆率同期的增幅明显要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但仍然需要密切关切其他经济体因为债务增加、经济放缓所表现出的共性问题。" 尚福林称,从分子端看,调控政策对债务的影响通常直接体现在当前,要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更突出位置,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引导资金精准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防止资金空转脱实向虚。从分母端看,要继续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保持经济增长稳定,使债务总量与经济增长相匹配,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目标。 在防范信用风险层面,尚福林表示,要继续做实资产分类,摸清风险底数,充分暴露不良资产,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维护区域信用环境和金融秩序。同时,要依靠深化中小金融机构改革,以改革手段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从根本上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 肖钢:加快推进资管行业数字化转型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会上表示,从未来资管发展趋势来看,将呈现出集成度提升、差异化发展两个趋势,资管机构的发展最终向头部集中,但不排除中小资管机构的差异化发展。 在肖钢看来,资管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竞争的关键。这源于客户、产品管理、投资绩效等方面的需求;以及风控合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减少人工处理,发挥实时预警、风险管理前移的作用,也必须依靠科技。同时,外部压力在增大,互联网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近年来快速发展,以及全球排头部的资管机构全部落户中国,均增加了市场竞争。 " 现在我国资管机构转型还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肖钢表示,如数字化转型战略不是很清晰、普遍存在的数据质量不高、资管机构的业务流程和应用系统繁杂、技术架构上相对落后等。 肖钢认为,增强资管机构核心竞争力应秉承 " 资管 + 投行 + 科技 " 的理念。所谓 " 资管 + 投行 ",是指以新型的资管业务为核心,以精品投行业务为特色,资管机构一般是买方,那不仅要当买方,还要发展它的投行业务,还要成为产品的创设者。而这一切都要以金融科技为枢纽,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 对于未来我国资管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肖钢建议,数字化资管应制定长期战略目标;要加强数据中台的建设,通过数据中台的建设,把内外部的数据整合起来,实现数据的线上化、集中化、标准化、标签化、图谱化。同时,要打造智能化的投研一体化的资管平台;精准刻画客户、陪伴客户。 具体来看,一是确立数字化资管长期战略目标," 一个资管机构价值观、文化一定要统一、持续,不能一届班子改一次。" 二是加强数据中台建设。通过数据中台的建设,把内外部的数据整合起来,实现数据的线上化、集中化、标准化、标签化、图谱化。 三是打造智能化的投研一体化的资管平台。肖钢认为,一体化平台应该支持投研、产品设计、客户营销、投资决策、后台运营等。因此需要有领先的技术架构与数据模型,计量客户收益与风险。 四是精准刻画客户、陪伴客户。" 我认为陪伴客户比刻画客户更为重要,现在我们都很重视用数字怎么刻画客户的特征,也就是要从了解客户(KYC)到了解客户的想法(KYI)",除此之外,肖钢指出,还应该通过大数据,科学计算可投资资产,建立客户动态风险模型,帮助客户克服市场波动情绪,长期陪伴客户成长。 最后,加快数字化资管人才培养,按照个性化、动态化、启发式教育方式,让资管从投资博弈到智能组合,从学习知识到学习工具,从而更好提升资管行业质量。 // 陈文辉:加大对 " 双碳 " 领域资产配置 // 陈文辉表示," 双碳 " 是一条又长、又宽、又厚的投资赛道。在 " 长 " 方面," 双碳 " 投资至少持续到本世纪中叶,持续时间长,资本积极布局新经济、新产业,可持续分享低碳转型红利;从 " 宽 " 来看,大量相关产业仍处于萌芽期,随着绿色能源和减碳技术的成本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行业将被纳入 " 双碳 " 赛道,也会不断衍生出新的产业;从 " 厚 " 来看," 双碳 " 发展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解决问题又会形成新产业,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 双碳 " 还会带来能源结构的变化,从煤、油到天然气,然后光伏、风电等等。陈文辉分析称,其实 " 双碳 " 也会带来推进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一种转变,它将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布局都会发生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