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互联网金融六大骗术:玩熟人传销高返利游戏(3)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6-08-08 11:40
兽交群 树妖的现代生活 双孤情仇 双星揽月 谁脏了我的灵魂 水好吗音译歌词 水晶灯之明月照霓裳 水口山oa

  比如一家经常变更注册地的平台却同时在CBD拥有奢侈办公场地,就会显得反常;再比如一家平台既在不惜成本地烧钱打广告,又出入高档写字楼,便需要分析其实际的盈利能力。对于身上兼具几个“骗术关键词”的平台,则更应谨慎对待。

  高收益是骗子们打出的最有力王牌,也是针对入局者的攻心计。但稍有投资常识的人应该都知晓,即使是公认为“股神”的巴菲特过去40多年的年化收益率也不过20%,甚至有很多年份是跑输标准普尔指数的,个别年份投资收益更是负值。

  据记者了解,秒标往往造成饥饿营销的假象,骗子“装修”完一个网贷平台后,制作一套假公司证件或套用其他公司证件,再凭此注册一个域名并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接着就给网友秒标的利诱,待投资者上钩后将资金打入网站在第三方平台的个人账户中,最后将资金提取出来直接跑路。

  《中国经济周刊》2016 年第14 期《“中晋合伙人”微信群:依然“相信明天”》

  

  这个精明的犹太人深谙华尔街的投资心理,他为投资人设计的圈套是每月盈利1%~2%,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迁,都能稳收年息12%~24%,这让整个骗局维持了20年之久。事实上,国内目前曝光的问题平台收益也通常高于普通银行理财数倍。

  已立案的那些互联网金融“巨雷”

  2014年2月底,中欧温顿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突然失联,北京朝阳区一位投资者自杀坠楼,惨烈揭开了这桩涉及5亿元的P2P诈骗案。这个看起来仿佛有“中欧”背书的公司这才脱去“高大上”的外衣,暴露出骗子的本相。

  今年4月,百亿级P2P理财平台中晋资产管理公司被查封,其设计的产品年化收益率大致在8%~16%间,再加上产品经理给出的高额返利,实际收益可达到20%以上。更离谱的是,它还设计了一种无法赎回本金的永久合同,承诺年化50%的收益率,假设投资人投100万元,接下来每年都能拿到50万元的利息,两年就可以回本,在超高收益的引力下,不少人失去理智。

  超高收益的出现,要么使用了高杠杆,要么就是类似博彩那样的偶然概率。我国曾长期以基准贷款利率的四倍作为利率保护上限。而根据2015年8月最高法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关键词

  与行业动态的结合也能成为判断依据。2015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低迷,而有做房地产业务的平台却突然在一段时间内资金量飙升,徐红伟判断其可能挪用资金。

  熟人传销、高返利游戏

  2015年12月8日,新华社报道,e租宝及关联公司涉嫌违法经营活动被调查。从2014年7月e租宝上线至2015年12月被查封,“钰诚系”相关犯罪嫌疑人以高额利息为诱饵,虚构融资租赁项目,持续采用借新还旧、自我担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累计交易发生额达700多亿元。警方初步查明,e租宝实际吸收资金500余亿元,涉及投资人约90万名。

  今年2月,倚仗地产概念发行产品的鑫琦资产5000名投资者的19亿元资金被爆无法兑付,它曾许诺13.2%的年化收益,个别10年期的产品月息最高达到2%,也就是年化收益24%。

  一些已经曝光的庞氏骗局中,平台控制人除了拿一部分新资金填补利息窟窿外,还用于大量投放广告或者找明星来站台,营造财大气粗、平台资金运作良好、投资丰厚的假象,殊不知剩下资金已经全部转移境外或他人名下。

  骗术

  骗术

  e租宝非法集资500余亿元

  比如“美国华尔街全球私募基金网”就曾以高额返利煽动投资人发展其他人入会加盟,介绍费高达投资总额的10%~12%。而高额返利也是中晋吸引投资人的把戏,据悉,中晋合伙人计划曾打出“5万起投,新开户送5000元老凤祥黄金,产品时间两个月”的宣传,相当于返利10%,此外,客服还私下与客户约定账面外“两到三分”的额外回报。

  P2P网贷是互金行业踩雷的重灾区,想慎重判断平台是否可靠,需要综合调查大量基础信息,而所有受骗的投资人都是在高回报的诱惑下,一知半解地入局。这些基础信息包括平台是否通过 ICP 备案,是否将财务信息、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等内容显示在官网上等等。

  尽管甄别平台的方法确实复杂,但互联网金融平台犯罪的经侦难度极大,一旦平台坍塌,投资人极大可能血本无归,必须充分理性地投前调查。据经侦办案人士对记者解释,许多问题平台甚至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网站框架工程设计和数据管理维护,定期销毁、清洗企业交易记录、人员架构、信息通讯等关键信息,或者依托外省甚至外国的网站服务器。还有犯罪组织主要头目身居国外,利用网络即时通信工具指挥国内人员从事犯罪活动,或者将受害人资金转移至境外洗钱消费,增加了侦查机关从源头上摧毁打击犯罪网络的难度。

  投资一笔钱,至少应该了解钱的去向,这个最简单的投资逻辑,却在互联网金融的骗局中被反复颠覆。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观察,无一例外地,问题平台都说不清楚资金的最终去向,理财产品信息模糊,债权投资方向含混。

  关键词

  而这些“黑盒子”理财产品的背后,很可能是互金平台自设了资金池,这已经触犯了监管底线。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了P2P网络借贷机构的信息中介性质,禁止平台设立资金池。

  再以轰然坍塌的大大集团为例,在短短数月内,它曾疯狂扩招20万员工,队伍之壮大可媲美行销全球的跨国巨头,其产品许诺的年化收益率在8%~13.5%之间,但出事后据前员工披露,公司内的业绩提成居然达到20%,也就是说每个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必须维持在30%以上。

  本期《中国经济周刊》就试图剥离互联网金融骗局的层层假象,白描出高危平台的画像,同时淬炼出一些防骗关键词,梳理出当下流行的几大骗术,帮助投资人提高免疫力。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