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盈利宝APP得688元返现券! 精选嘉实牛基,1折起购 蓝鲸银行频道8月25日文:日前,新华社发表评论文章直指“地王”现象凸显“地方预期管理失效”。 昨天,上海土地交易中心再次中止地块出让活动,这是自8月18日以来第三幅突然中止出让的住宅地块。业内人士坦言,央行时隔半年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或与监管层引流房地产资金有关。 官方组合拳锁止楼市投机 昨天,上海土地交易中心发布公告,根据出让人要求,中止普陀区地块出让活动。这是自8月18日以来第三幅突然中止出让的住宅地块。一位上市房企投资部人士认为,过多的中止地块出让可以解读为干预市场。 8月17日,融信以总价110.1亿元拿下上海静安区一幅住宅地块,不但一举刷新上海宅地单价纪录,更是创下中国土地成交史上最贵地王记录。 新华社于当晚发布的评论文章《持续抓好楼市调控不可松劲》中措辞严厉,罕见提出“地方管理失效”“经济下行让资金进入楼市避险”“蓄水池效应让楼市成了去杠杆的重点和难点”等重磅言辞。 结合近期管理层在各层面调控楼市,合肥、南京、苏州等地先后针对楼市过热现象出台限贷限购政策,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预计,融信百亿拿地或加速9月楼市调控政策从严执行,官方将密切关注上海楼市变化。 而就在昨天,《21世纪经济报道》曝出,有股份行近期下发通知,要求原则上不支持地王、异地、纯商业业体和别墅项目。此前,还有一家华北股份行已下发通知,提示地王项目风险,“不做成本过高的项目”。 “在房地产开发商准入上,原则上要2015年销售百强;项目方面,刚需或首改住宅是首选,综合体项目的话,原则上可售住宅类销售收入要覆盖贷款金额的2倍(含)以上。” 前述股份行内部人士表示。 就在昨天晚间,知情人士向蓝鲸银行频道透露,建行上海分行已接到通知,由于最近土地拍卖价格过高,上海市委将于下周召开各部门会议,计划于9月份起调整银行贷款政策。未办或未审完的贷款合同将催促尽快办理,预计此次信贷政策的收紧力度很大。 银行间资金骤紧意外换14天期逆回购 正当“地王”事件的热度渐渐散去之时,市场从周一(8月22日)下午开始注意到银行间市场开始出现资金紧张的迹象,利率持续上行。外界纷纷猜测,央行将于近期降准或降息。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央行在时隔半年之后,于周二(8月23日)就14天期逆回购需求询量,并于昨天开展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此举直接导致周二国债期货市场尾盘暴跌,国债价格在昨天继续下降。 针对央行突如其来的罕见举动,各分析师对央行释放信号的解读出现很大分歧。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姜超认为,重启14天逆回购,有助于稳定中短期资金面,但也将抬高机构资金成本。结合近期公开市场的紧平衡操作,央行或旨在控制债市杠杆,避免债市过热。 而国泰君安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则指出,依靠公开市场操作“去杠杆”既不现实,也不可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细微调整如果引起债券市场“去杠杆”,进一步导致债券融资“冻结”,会加速“融资跳水”和“经济跳水”,在“去杠杆”的同时放弃了“稳增长”,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7月金融数据为资金成本提升埋下伏笔 8月13日,央行官网公布的7月金融统计数据引发外界讨论。一方面,M1与M2“剪刀差”已扩至15.2%,创历史新高,加上企业贷款表现不佳,表明企业投资意愿下滑,资金“脱实向虚”依旧严重;另一方面,7月人民币新增贷款4636亿元,同比减少1.01万亿。其中住户贷款占4575亿元,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主。 数据显示,除房地产外,资金并未从金融系统流向其他实体经济。知名财经媒体人刘晓博认为,央行一直避免降准,是因为降准是“强刺激”,会引发货币政策转向的猜测,刺激资产价格,而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并非市场瞩目。因此,央行将持续保持对资金面的关注,并引导资金流出房地产市场,从而达到调控的目的。 蓝鲸银行频道也注意到本周市场的多处细节。 首先,逆回购周期从以往的7天升至14天。而从历史上看,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主要是为满足金融机构对跨节资金的临时性需求。其次,中国7天期回购利率昨天大涨至2.5169%,创3月末来盘中高点;最后,三月期国库定存利率时隔9个月再度上扬。上述迹象均显示资金成本显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