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29日上海市住建委通过政府官微“上海发布”辟谣后,网上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有大呼上当者相信突然爆出的调控升级传闻只是中介和开发商联手推盘的把戏,但也有不少人对记者表达了“静观其变”的谨慎态度。 资深财经评论人刘晓博梳理发现,上海土地供应量的高峰期在2004年到2005年,目前已经萎缩到高峰期的三分之二。2016年上半年,上海共计出让30幅经营性地块,成交面积同比下跌61.75%,降幅超六成。 在“地少”的同时,“人多”也成为楼市高烧预期的心理基础。上海早就提出到2020年把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到2040年依然是这条红线,所以未来人口增长的空间不足百万,但是这个统计报表之内的目标真的实现起来却被许多人视作艰难。 豪宅的搅局直接造成了成交均价的激增,就当许多人还对上海破“4万”的均价心有余悸时,卢文曦提供的数据显示,上海楼市均价已经直逼4.4万元/平方米,8月22日到28日一周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55.6万平方米,环比增加93%,成为周度成交的历史第二高。此外,据他推算,这一周全市二手住宅成交8639套,环比也增加了34%。 蔡映南坐在房产交易中心外的台阶上,抽掉两支红双喜,又猛灌了几口冰红茶,丝毫没有在意掸落的烟灰掉在镂空的鞋头上。这一幕发生在8月29日下午两点,他已经埋在中介和购房者的长队里5个多钟头了,但看起来轮到他去窗口“拉产调”(指查询卖家房屋状况)还有40多个号。 同济大学规划院总规划师唐子来就认为,尽管定的是2500万的常住人口目标,但上海实际能服务的人口肯定不止2500万,“还包括那些居住半年以下的人口、旅游者,到上海出差、进行商务活动的人群,甚至包括那些住在昆山、花桥等上海周边地区而工作在上海的人,其交通、能源等方面的服务在规划中也是有考虑的,也就是说实际服务人口会超过2500万。” 尽管上海市住建委于8月29日辟谣“购房信贷新政传言”,30日上海徐汇区民政局离婚登记处仍然人满为患。 “从传闻内容来看,因为涉及到离婚、二套房认定等,所以对中高端项目造成的冲击最大,这类产品也最紧张,恐慌情绪蔓延。”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对记者如是分析。 数据显示,1—7月上海总共批准上市住宅8.47万套,却销售了10.94万套,供应住宅用地187万平方米,仅相当于去年供地面积的27%。8月22日到28日一周新增供应量进一步滑落,已连续两周下滑,自8月以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上周供求比已低至0.15,连续10周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豪宅成放量主力军 “为了房子结离婚都不是新鲜事,比如说在动迁谈判期间赶着结婚、离婚,一般‘动迁组’都会弹性地考虑住房困难,多分配一套房子或者多分现金,当中自然也有假离婚、假结婚的现象。”一位资深房产中介告诉记者。 据悉,假结婚、假离婚本身就是上海楼市的灰色市场,中介正是这条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成为荒诞的“婚姻掮客”。“尤其是‘3·25’以后,买二套房的首付从四成提高到七成,对于千万级别的豪宅来说,就是好几百万的差价,但只要双方协议办理离婚,其中一个人的名下就可以再获得一个买首套房的名额,买好以后可以再复婚。”上述房产中介对记者透露,此前有一个豪宅盘开盘,他曾替5对夫妻办理过“假离婚”。 随着传言愈演愈烈,27日、28日、29日成交量纷纷过千,27日、28日周末加起来的新房成交量达到了2955套,是此前周末的3倍多。若以一周的情况看,周成交放出的天量更是比以往淡季一个月的总成交量还要大。 朋友圈被“9月1日调控升级”的各种版本刷屏,引发购房者的集体恐慌。“3·25沪九条”已经因为要求非沪籍人士需缴满5年社保、二套房首付七成等内容被称为“全国最严”,而流传出的调控升级版本更是直击痛点。 根据网上疯传的版本,“新政2.0版”包括“名下无房亦无贷款记录的购房者首付最低三成,利率无优惠”“名下无房但有过按揭贷款历史的,首付最低五成,利率最低1.1倍”“离婚不足一年的购房者,限购及贷款政策按照离婚前家庭情况处理”等重磅信息。 为了给“地王效应”降温,上海土地交易中心急刹车似的叫停了多幅待拍地块,然而此举却又触动了市场对于未来土地供应减少的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