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国庆七天,热点城市急风骤雨般抛出调控新政。 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城市群聊中…… 北京:老大令稳定楼市,我先砍只手。 天津:老哥我跟,也砍。 郑州:+1。 成都:+1。 无锡:+1。 济南:+1。 合肥:+1 。 深圳:我跟,截掉四肢。 广州:+1,我剪块指甲。 北京:…。 天津:深圳你狠。 郑州:广州你丫是不是爷们? 成都:深圳,你废了吗? 无锡:深圳,还在吗? 济南:深圳挺住! 合肥:深圳挺住! 上海:喂110吗?有人自残! 限购杀威棒下,楼市一夜变天,多个城市成交量速降,卖方市场瞬间变成买方市场。 多地楼市成交进入速冻模式 南京:新房认购量陡增后断崖式下跌 10月6日南京新购商品住房认购量为29套,不足5日150套认购量的五分之一,与之前每天300~500套的认购量相比,日认购量更是“断崖式下跌”。 南京龙虎网报道,在二手房市场,一些投资客听闻限购令后,立马已经提出了解约的要求,以前的卖方市场一夜之间转变成买方市场,不少卖家已经提出可以降价。 杭州:每日新房签约套数已经出现六连降 北京:经纪人提早下班回家 9月30日晚上,北京出台“新京八条”,仅当天就网签了3252套。据北京晚报报道,一名经纪人表示,10月1日到3日的三天,不少经纪人基本没什么客户可带看,所以都选择了提早下班回家。10月6日,住房网上签约套数为209套。 苏州:3日出台新政后,成交均价大幅下跌。 抢跑踩踏,深圳投资者降价70万抛售房屋 据大公报报道:深圳楼市新政,除二套房首付七成外,还要求单身(含离异)人士限购一套房等。受政策影响,目前,一些投资者担忧房价下跌导致资产缩水,纷纷大幅降价,布吉一业主急忙降价70万,降幅近两成。 业内人士称更多投资者将抛售房产,年底前将出现抛售降价潮。 回顾一下08年深圳房价崩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07年中,深圳商品房均价曾经攀升至18000元/平方米,达到全国最高水平; 2008年,深圳市一手住宅成交均价12800元/平方米,同比下跌4.4%,不少楼盘价格跌幅甚至达到50%;2009年初,房价却跌至接近10000元/平方米。不到500天的时间里,深圳房价几近腰斩! 2008年,深圳楼市上演了一场降价小区业主针对开发商的集体维权潮:万科第五园、金地梅陇镇、碧水龙庭、诺德国际、锦峰森邻、宏发领域、甚至包括目前的“豪宅”半岛城邦……此外还爆发了小规模的断供现象。 聪明资金已撤离楼市 渠道一、资金流入股市 有私募人士在微信圈表示,楼市资金开始转战A股了。据中国结算公司数据显示,8月持股超1亿元的超级散户已开始悄然进场,较7月增加174人。 随着资产荒的持续,此时的股市比楼市更安全,显然已经通过炒房获利的大佬们也必定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把目光悄然转向了有很多潜在机会的股市。那些从楼市撤出来的群体,更愿意让私募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替他们管理资金。 渠道二、资金流入境外保险 香港是第一站 说真的,房价崩盘是会死人的 1991年,东京房价迎来悲情一刻,房价3个月暴跌65%,成交萎靡、银行贷款断供,一夜间,购买房产的千万富翁变成了千万负翁,自杀、破产集中爆发。 过剩的房产随处可见,很多逐渐年久失修而垮塌。原本可以买下两个美国的日本房地产业,现在却无人问津。 房价崩溃前,日本人大多贷款买房,很多才工作的人就背负了5、6000万日元债务,在房价崩溃后他们不得不借高利贷偿还银行,借新债换旧债,这让日本人在还债中度过了一生。 企业大量破产,银行、房地产公司破产数量超过3000家,日本就业压力空前,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几乎成为日本顽疾,于是啃老族率先在日本流行。 90年代,猖獗的日本色情产业,很多人是破产而离婚的中年妇女,而赶上坏时候的女毕业生,她们也选择了这一条来钱快的行业。 在1991年,日本离婚率暴涨,超过了正常水平的2.5倍,这其中不乏破产的中产家庭,很多户主通过离婚的形式保全妻子与孩子的财产,自己则选择了流浪道路。 妄想有人接盘的日本购房者,没有等来市场的转变,反而迎来了房价最大杀手:老龄化(日本老龄人口超过20%,生育率已经低于死亡率,成为最早步入人口“衰亡”的发达国家。 结语: 当雪崩发生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会认为是自己的责任! 当中国房地产崩盘时刻来临的时候,从央行到政府,从银行到地方政府,从购房人到房地产中介,从卖房人到统计局,从加杠杆的首付贷到房抵贷,我同样相信,没有一片雪花会认为是自己的责任…… 纵观世界经济热潮,再论中国经济展望。解读市场动态、剖析世界金融、分享投资技巧、给与最新的行情分析、助你捕捉站在金融前沿。对投资(原油,铜,白银、天然气)感兴趣却无从下手的或者你久在投资市场苦战不胜,我们可以促膝一谈,夜话交易心法,以求灌顶一悟。活鱼会逆流而上,死鱼才随波逐流。 【欢迎订阅】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笔者胡宇论金官方V 信【huyu8886】(长按复制) 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