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深圳楼市新政的“促创新保基本”理念
深圳是一座极富魅力和引力的城市。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不俗收获,创新力和宜居度不断提升。去年,有机构把深圳列为“中国十大创新城市排行榜”和 “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之冠,深圳之创新魅力、宜居引力由此也可见一斑。 以此理念视角,透视这次楼市新政,可以说,解决楼市失灵,校正楼市偏斜,在住房这个环节上保障城市创新力和宜居度,是这次新政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如此,或易跳出单纯就楼市谈楼市、就房价谈房价和把楼市新政简单理解为只是打压高房价的思维窠臼,亦或能避免偏执地错解政策善意。这次新政的其他内容,无不围绕前述理念而推出。比如完善住房限购政策,对深圳户籍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限购1套住房等;再如,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如对已有1套住房者首付提高到七成以上等;还有,严厉查处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如打击捂盘惜售、众筹买房等,这一系列新条框、新举措,对于正楼市、挤泡沫,引留推动城市创新的人才资源,利好建设城市的广大市民,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网友评论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0条评论 编辑: 仲清 深圳已确定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在此愿景下,面对楼市风云,一位深圳领导者去年在面对媒体时有句非常精辟的话,深圳要“通过创新、创业、创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使创造的价值比房价上涨快”。让创新产生的价值,跑过住房的价格。这,应该更能让人理解深圳楼市新政促创新、保基本的理念,也更能让人理解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的魅力、宜居之城的引力。(南方网茅亩) 欢迎关注"木棉花香"公众号
相关新闻
一定意义上说,房价是一座城市经济、人文、生态多种因素聚合在住房市场上的反映。经济活力强、人文生态好的城市,自然就会人口引力大,深圳就是这样的城市。但在深圳住房市场的要素构成中,有一对突出的矛盾,就是相较巨量人口引力,可建住房土地极其有限,住房承载力与人口增速不能完全同步。市域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却只有900多平方公里能建房。可以说,在“弹丸之地”上迅速成长起来的大都市深圳,住房市场供需矛盾很大,房价攀高与此直接相关,而投机炒作等因素更给楼市涨价填了一把虚火。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发表 深圳观察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从政策内容上看,不难读出深圳鲜明的“促创新、保基本”的楼市施策理念和施策导向。促创新,就是加大人才住房供给,为创新驱动积累人才资源;保基本,就是加大中低收入者住房供给,保障广大市民安居。这在10月4日的新政中,体现得更明晰、更具体。比如,从土地供应上分类增大土地供应量,加快落实“十三五”期间800公顷商品住房、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目标。再如,在出让方式上加配人才房保障房面积,土地溢价率超过一定比例,要竞配人才住房或保障性住房面积;还有,在户型结构上调高普通住房比例,新增商品住房套内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房,建筑面积和套数占比不低于商品住房项目总建筑面积和总套数的70%。理念之下,方方面面无不有着明确定位和具体要求。 (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
如何有效挤出楼市水分,防控资产泡沫,满足刚性需求,支持合理改善型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进而让更多优秀人才创业深圳、安居深圳,让更多普通市民居有其居、安定生活,就成为深圳一项关乎持续创新驱动、持续改善民生,关乎推进城市发展目标实现的重大而艰巨的工程。为此,深圳围绕自身发展目标,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共同发力调控市场,连续因城施策。市政府办公厅继今年3月25日发布关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六条意见之后,10月4日又转发了市规划国土委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出八项措施,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调控政策。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