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近年来万科提出转型做“城市配套服务商”、万达涉水文旅城等,显示住宅开发面临天花板的同时,也佐证了城市运营的市场潜力。 谈及未来时,华润置地方面表示,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公司将密切关注利益相关方的诉求,聚焦实质性议题,努力改进,实现企业与社会及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参与上述项目时,华润置地体现了几个城市运营的鲜明特点。首先是打破土地单一使用模式。其中华润中心、华润城等项目与传统单一商场、写字楼不同的是,它们包括诸如商务办公、居住、酒店、休闲娱乐、交通及停车系统等城市功能,在一个综合规划、高度集约的建筑空间内,各种功能互为支持。 城市运营商,会和一座城市产生多大关系? 而华润置地在项目打造中所体现的原创力量,包括华润城的“升级版万象城”万象天地等,则保证了产品在客户群间更好的体验。反过来,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华润置地也能享受“与城市一起改变”所带来的品牌溢价及制定行业标准的权利。 观点地产新媒体注意到,“城市运营”已经成为行业的关键词,中国房地产企业中具备一定实力者,对于“城市运营商”这个角色都表达了高度的注意。 其次,华润置地擅长于思考和尝试商业地产产品与服务方面的创新,无论是万象城购物中心的打造,还是“投资物业+住宅开发+增值服务”差异化模式、“高品质”价值体系的确定,都体现该公司为商业地产做出新的定义。
城市化往往意味着城市人口、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城市”的发展模式对房企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房企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城市化的进程往往都有建筑作为见证,产生了诸如万科、华润置地、中海、保利、恒大、碧桂园、万达等大批房企。虽然万科、中海等房企在发展规模上处于领先水平,从业务角度看却多以住宅开发为主,商业只是配角。这种发展理念决定它们毋庸置疑能成为好的住宅开发商,而非商业运营商。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自2004年以来,华润置地由“住宅开发商”转型“住宅开发+投资物业+增值服务”,而深圳华润中心(万象城)则是代表作。此后该公司先后参与南山区深圳湾片区、大冲村旧改项目(华润城)的开发建设,总体量近400万平方米。 如果说深圳创造了一个市场经济的“黄金十年”,那华润置地也很有可能创造了一个“城市运营商时代”。 实际上,这家央企过去一直享受着“与城市一起改变”所带来的品牌溢价及行业标准制定权利。站在新时期的起点,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及不断深入的国企改革浪潮下,华润置地以“城市运营商”角色,探出一条有竞争力的发展之路,也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启发。 ▲深圳华润中心实景图其次做出环境保护示范,让产业、城市、生态功能集于一体,改善人居环境。以大冲村旧改为例,项目包含旧住宅、厂房1500多栋,后来改造成符合现在居住要求的高档城市综合体,并在市政道路规划建设中将大涌石、大榕树等历史古迹保留,项目总投资逾300亿元。公司表示,这体现了华润与城市一起改变的承诺。 接近华润置地的人士表示,正是秉持“与城市一起改变”的理念,华润置地一直在追求并且实现了对城市发展的探索,未来这个初心也不会改变。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十余年间,华润集团通过约10次低成本注资,向华润置地输送多个位于深圳(楼盘)的整体开发项目,包括早期的木棉花酒店、深圳华润中心(万象城)以及南山大冲旧改项目、深圳湾项目等。截至2016年6月底止,华润置地净有息负债率也仅为27.9%,维持行业较低水平。 对比分析下,在过去十年间转型城市运营商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华润置地是其中一家。实际上,华润置地是极少有的一家在城市运营、商业地产方面跻身一线阵营的房企。 华润置地涉足城市运营的差异化,首先体现在央企身份所带来的资源优势。其中除华润置地外,华润集团旗下至少有华润创业、华润信托、华润物业等子公司参与商业地产投资、开发、运营等全过程,从上游、中游、下游全产业链保证项目成功。 从华润置地上市20年历程来看,深圳在其发展轨迹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某种意义上,深圳作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特区,华润置地在这里进行的与产业对接、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试验,也是深圳各种形式发展试验的缩影。 观点地产网 从1978年的土地相关法规的调整算起,中国的房地产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了近40年;自1990年广州(楼盘)第一个大型住宅小区淘金花园开发以来,中国市场化的房地产业已有26年历史。尤其是经历了理论突破和起步阶段之后的近20年,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时期。 过去十余年来,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城市中产阶级的膨胀,这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日益扩大、具实际支付能力的刚性需求。 实际上,若不解决城市的配套痛点,后期将更延误。这方面万象城、万象天地等购物中心在设置上提供了更开阔的公共体验空间,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则作为全市文化艺术中心;华润置地还与台湾诚品生活签约,计划在华润城落地华南区域首家诚品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