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的像产品经理一样设计“产品”,将单纯的法律服务扩展到商务服务:帮客户梳理双方交易情况、为客户设计谈判策略、制作谈判指南、与对方客户及律师进行谈判、起草协议以及修改对方协议等。有了我们的技术支持,客户在谈判中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权益——这并不是简单的写合同、审合同,而是根据整个项目情况,依照交易目的,对交易框架存在的风险进行排查,设计并与对方协商出最有利于客户的交易模式。 完成了一个从剧本研发、立项备案、联合摄制、剧组管理、营销发行到版权开发的法律服务产品。这不仅需要我们的法律知识,更是需要对影视业的产业规律、商业模式等深入了解——这是现有法律服务行业的能力空白。我们一个年轻的团队,反而可以用协作的方式形成核心竞争力。比如跟踪所有产业中与法律相关的新闻和新商业模式,讨论,来看涉及的产业问题,从而提前准备好解决方案——别人在关注娱乐八卦的时候,我们这个法律GEEK小团队在思考八卦背后的法律问题。 《来自星星的你》的剪辑电影版上映受阻,我们看到的是区域版权交易中商业利益与权利边界的冲突;文章出轨、李代沫吸毒的事件后,我们思考的是如何更新和完善艺人合约以保证制片方的利益。所以经常出了什么新闻之后,客户会给我发信息,问我能不能在公司的合同上增加一个什么什么要求,我总会得意地说,放心,我们已经早就有啦。因为我们会把这些小的事件看做是娱乐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小的体现,这些事件背后都尤其发生的原因,提前洞察到这些原因,才能够更加理解产业,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你的客户。 法律是一个非常垄断、等级化严重的领域,我们面临的同行和竞争对手可能都是35岁到50岁之间的大叔们。“年轻”对于法律服务来说,并非我们的优势,甚至会因为外表的年轻让客户产生不信任感;但正如刚才所说的,我们靠“快”和“勤”,帮助客户去处理“麻烦”的事情,让它变得有条不紊和富有规范,也许并不“高尖或疑难”,却便劣势为优势——这个年纪,刚好是不怕“麻烦”的年龄,是动手、动脑最勤快的时候。 四、传播优质内容,精准筛选粉丝 我们并不主动营销,而是瞄准市场需求,做到足够专业。但你怎样像客户展示你的专业性?作为一个年轻团队,我们的人脉并不多,所以还要感谢互联网。 我们利用互联网做了这样几件事。 首先是线上的品牌推广。在推广时,要善于利用每一个互联网传播工具的特点生产内容,把握好这些新媒体的特征和优势,比如,不同的话题,我们会选择不同的推广渠道,微信上用适应微信用户的方式做调整,知乎上用适合知乎传播的方式做调整。然而这些都是小技巧,根本的在于内容价值——我们不吝惜分享最实在的干货,最有用的信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传播我们的专业度。 其次就是自建新媒体。我们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如是娱乐法”(Thuslaw),是唯一的一个娱乐法律垂直领域的原创内容帐号,现在已经被很多机构评为电影类精品帐号。我们在这里发布法律专栏,更新行业内最新的法律问题评论和分析,分享对产业有帮助的信息;同时,我们还把这些优质专栏以内容换推广方式推给了很多文化领域、电影领域的大号,再让读者粉丝精准地导流的我们的帐号平台上来——这样我们微信公众号上的关注者就都是具有强烈娱乐法律需求的用户。这样用户的黏性是极强的,转化率也是极高的,我们不用再主动花经历做市场和品牌推广,而是在线上形成品牌影响力的时候,适时让它们转化到线下,与线下资源建立起联系。对于有需求的客户,直接把公众号名片发给他们,他们便完全能够从中了解到我们做过哪些事情,能怎样地解决怎样的需求。一旦客户关注了我的微信号,在我不与他进行及时沟通的时候,他也能通过微信了解我们团队在做什么,这对客户来说是非常好的体验。 这时我们创办的学术刊物《娱乐法观察》也派上用场。在这个空白领域,具备学术分析能力是非常必须的,所以我们不但有合伙人专门负责学术层面的研究事务,还在创业初期就用了很大精力来做一些“不那么容易有产出”的事情。这个《娱乐法观察》我们每个月都会出一期,囊括国内外所有娱乐产业中与法律相关的政策、新闻,产业动态总结和跟踪,以前是给客户用的,后来我把它放到微信上,告诉用户,如果你想获得刊物,就回复邮箱信息。我们根据这些信息就准确掌握了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构成,用户的精准度正如我们所料。 通过网络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可以说,互联网给我们这代人带来了非常便利的方式,能够让我们以很小的成本,跟外界保持密切的互动;让我们能够专注“产品”,突破一些传统思路的桎梏,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该做”的事情、“有益”的事情。 五、90后,有资本圆梦的第一代人 这又关联到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突然冒出一堆90后,冒出来一堆90创业?他们来势汹汹却并非自负的少年,迅速在各个行业中展露头角? 本科时学过的社会学知识告诉我,这并非个体现象,而是一个群体的反映,是社会现象: 1950年代出生的人,我们叫他们50后,是新中国的第一代人,他们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被扫平了上一代的财产;而文革使他们耽误了奋斗的机会,所以普遍没有过多资源和财富累积;60后却不同,他们在接受了中学教育后大都赶上了恢复高考,于是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努力的人便有机会上好的大学,选择更好的行业和工作,等他们成为社会中坚力量——也就是现在——的时候,他们已经处于不同的阶层和社会地位。70后追赶着60后的步伐,这使得80后的奋斗过程异常艰辛:因为他们的50后父辈没能在财富和资源上给他们任何帮助,而70和60后已经登顶社会中坚,所以我们看到80后们蚁族、蜗居的现象特别严重。 但是,90后不同,他们是60后的后代。中国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国家,在社会结盟、竞争方式中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所以90后们能够无条件地共享他父辈60后的资源和财富,90后继承了他们的位置和平台,在起点上就变得不同了。90后夹带着60后的“爹”们,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二代”的现象。所以90后的到来,不只是几个新人的崛起,而是一个代际财富的传承,包括了社会资源的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