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家地产金融背后的玩法 它会成为下一个e租宝吗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6-03-19 10:44
网球暴君 壶镇黑社会 太古证道 白沟加油站闹鬼 魔武神之路 幸福魔方租爱 广隶闯宫政变 美女杀手抢王爷 倾我所有歌词 禁欲丽装 杜达雄和他的兄弟们 明石亮太郎 蓝染爱

  这几年经济不景气,大伙儿的生意都格外不好干。去年三四月份一股脑儿冲进股市,至今仍然被套;一高兴跟着朋友组团进了新三板,如今盼星星盼月亮,就是盼不到接盘的“下家”。想来想去,还是房子靠谱,总归是保值增值的好资产,可还没买上房子,已经被房产中介及其金融机构坑了好几回,大呼“宝宝心里苦啊!”。

 

  近日,链家被调查,挖出房产中介的黑色产业链,各种抵押、拆借、垫资,不断加杠杆放大风险。极具代表性的首付贷已被叫停,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明确指出,央行对首付贷态度坚决。随即,深圳、上海等多地区针对地产相关的金融产品、P2P平台、房贷等加紧排查,加强监管力度。市场硝烟四起,供给侧改革、地产去库存化,哪一样都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创新!风险与机遇同在的市场背景下,地产金融到底该怎么玩?

  链家,让我们重新审视风险

  链家的老本行是做房地产中介,已覆盖17个城市,开设3500多个门店,拥有5万余经纪人,年交易额4000多亿,是国内最大的几个地产中介之一。链家依托其自身优势开展金融业务:以链家理财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以理房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堪称地产综合服务商。然而,此次链家被调查,彻底扒了这两大金融业务的皮,让潜在的风险走上台前。

  先说链家理财,其担保公司是中融信,而中融信的法人是链家集团的董事长,赤裸裸的自保自贷。中融信有这本事担保吗?链家去年交易138个亿,月均过亿,中融信注册资本才5000万,这担保杠杆实在是太大了,但不知情的投资者却对链家的理财产青睐有加。据传,链家理财的产品平均1分钟就卖完,平均融资额度在123万,人均投资68304元。其内部离职人士也曾透露,链家P2P产品的资产端多为债权,且采用个人对个人的抵押出借方式,而这个借款人通常由链家内部工作人员充当,当真正借款人提前还款时,链家可将资金做成收付款资金池,再进行短期放贷,其风险很难把控。再说理房通,中融信是其大股东,又和链家有着扯不清的关系,而且中融信在理房通上开有账户。理房通是和支付宝类似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购房者先把房款打入理房通,以保障交易的公平性。但因购房资金沉淀周期比购物长,理房通悄悄把钱转到中融信的账户上,又进行投资或放贷,要是真出了系统风险,购房者的钱岂不是打水漂了!

  这些关系被扒出来后,不少投资者打了个寒颤,认为链家利用错综复杂的关系圈钱套利,搞不好是下一个e租宝。其实,笔者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如果从P2P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风控和资产端。链家的资产端多为房产,房产在众多资产中仍属于优质保值类资产;其风控是依据多年从事地产中介的大数据积累,对借款人的财产评估、还款能力等有较深的了解,风控相对容易。光这两点,是绝大多数P2P企业难以具备的资质。从地产的角度看,链家打通了房屋中介、产权服务、资金托管这条产业链,既给地产中介增加了更多了盈利空间,也提高了房屋交易的便利性。针对上述的风险,监管部门须严格要求披露资金去向,增强市场透明度,像驾车一样,监控多了,交通法规处罚严了,风险自然会降低。

  链家模式的创新性是值得肯定的,但创新性与逐利性深度结合后,拉高金融杠杆,无形中成为推高房价的黑手。为了促成交易,链家推出首付贷、装修贷、连环贷等服务,解决资金问题。其经纪商也相当卖力,提前给卖房者支付几千块钱,以成为独家代理垄断局部市场。然后不断寻找购房下家,为下家提供资金杠杆服务,甚至把交易链上的房子作为抵押。链家赌得是房价持续上涨,当房价持续上涨,其风险相对可控,但市场泡沫越大,未来崩盘后越惨烈,这些地产中介、理财公司死了就死了,可最后买单的是银行和购房者,必然撼动国民经济的基础,笔者将在下文中着重。

  像链家这样带着创新光环的企业和模式在市场上混迹已久,包括上文提到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是链家太聪明钻了法律的空子,还是监管不到位以致市场混乱?链家涉及P2P网贷、第三方支付、担保等多种复合金融模式,到底是由一个专业监管部门监管,还是多个部门联合监管?监管体制不完善,创新企业无章法可循,故走上野蛮成长之路。此次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这明确了金融混业监管的未来方向。此时亟需法律法规的落地,为地产创新企业明确市场标准,以把握好创新尺度。

  首付贷虽被叫停,但不是推高房价的万恶之首

  最近说起首付贷,都有种风声鹤唳之感。因链家垫资事件引起央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深圳、上海、广州等多地区接连叫停“首付贷”。首付贷是什么?简单地说,首付贷就是给购房的首付提供贷款。根据购房按揭规定,要获得银行按揭贷款,要先支付一定比例的购房首付。2016年2月2日,央行和银监会进一步降低了购房首付的比例,首套房商业性个贷首付比例下调至25%,二套房首付降至30%,不限购房首付最低可降至20%,为地产去库存化创造市场基础。首付20%,意味着可以以5倍杠杆进行购房,这个杠杆已经不低了。首付贷又能提供场外杠杆,让首付降至到5%~10%,形成10倍到20倍的杠杆,据传,部分首付贷最高能贷出总房款的20%,这岂不是成了“零首付”了吗?

  零首付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沈阳政府月初推出毕业大学生零首付购房的政策当天就被叫停,因为零首付的背后是一场疯狂的灾难。银行之所以要求购房者支付一定比例的首付,是为了有效筛选有房贷支付能力的群体。首付贷的出现,让信用资质差的群体乔装打扮混入购房大军中,甚至让炒房群体撬动20倍以上的杠杆,成为大跌前最后的狂欢。央行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年末,我国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为14.18万亿,占整个信贷额度的15%,2015年新增个贷2.26万亿,比上年末增长23.2%,占全年新增贷款总额的22%,可见地产市场疯狂的程度。未来房价一旦下跌,房子由100万跌成60万,而购房者的房贷可能是70万,成为负资产,此时购房者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支付贷款,把房子抛给银行。笔者认为,房子和股票还是两回事,A股市场再不好,流动性还是有的,投资者忍痛割肉仍可以变现,但房子的变现能力远不如股票。银行面对大量低价、变现能力差的不良资产,总不能又玩“债转股”吧,此时债务危机乃至系统危机可能一触即发。

本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