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偏高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6-04-03 14:15
风流三国5200 黄土高坡谁唱的好听 双凤奇缘北方影院 ww.kkbokk.com www.01km.cn 宇爱丹 燃文52000 好好爱我原唱 友达母袭 光速领跑者女主 赛尔号萨伊 于根伟近况 吴文康简历

  为由阻碍房地产金融创新

  刘洪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其中:去库存旨在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去杠杆旨在加强全方位监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等金融风险。

  我认为,库存较大的城市应该把去库存的重点放在拓展就业机会,完善和提高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外来人员市民化创造基本条件,在外来人员市民化的过程中,消化房地产库存,带动新的住房和城市发展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去库存是一项中长期的任务,至少是5年计划,不可能一蹴而就。

  同时调整房地产信贷政策,降低了居民个人购买首套房、二套房申请公积金或商业贷款时的最低首付款比例要求,降低了居民家庭购买自住住房的门槛。2015年还对二手房交易过程中的营业税政策进行了微调。商品房交易面积和交易额虽然从3月份开始恢复同比增长,创造了仅次于2013年的销售业绩,但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仍创历史新高,达到7.19亿平方米。消化房地产库存成为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国家经济领域五大重点工作之一。

  首先我们看“住房抵押债务占GDP比例”指标。据统计,2013年瑞典、荷兰、丹麦均超过了100%,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挪威等大体上在60%~80%,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在40%~50%。中国2013年商业银行发放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占GDP的比例为17.2%,加上住房公积金贷款,整体比例约为21%。

  目前,各地把去库存工作的着力点大部分放在了短期消化房地产库存上,个别城市甚至采取了加杠杆去库存的做法,相当于用未来金融风险积累换取当前库存压力的缓解,是典型的解决一个老问题诱发多个新问题,得不偿失。

  在全国两会期间,关于楼市去库存应该是加杠杆还是减杠杆的问题争论得异常激烈,似乎在不同区域、不同城市,加减杠杆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如何强化地方政府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责任,因地制宜、分城施策应是更为优化的解决方案。

  刘洪玉:目前,去库存压力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这些城市大都是在2009-2013年最严房地产市场调控期间,房地产开发企业大量涌入,地方政府趁机大量卖地的城市,导致新增住房供应远远超过新增住房需求,甚至有些城市由于人口净流出住房需求还在不断减少。停止新增土地和新建住房供应,完善现有住宅区的配套和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拓展就业机会增加对劳动力和人口的吸引力,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实施货币化住房保障等,都可以是这些城市政府施策的着力点。

  进入2016年,从消化房地产库存的工作目标出发,中央政府出台了进一步信贷和税收激励政策,尽管考虑到了要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的需要,但对市场产生的影响仍然是整体性的。所以大家看到,本来是想通过下调最低首付款比例、降低交易税负来促进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结果刺激库存不足的一线和个别二线城市住房需求的效果更显著,出现了交易量井喷、价格大幅上涨的情景。

  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调整货币政策,累计降息5次、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5.6%降低到4.35%,连续降准4次、累计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5个百分点。

  从前面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对最低首付款比例要求一直比较高,因此确实存在提高消费端杠杆水平的空间。但有空间不见得一定具备加杠杆的条件,至少应该有个度的控制。

  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前,美国全社会住房债务权益比率约为1,相当于家庭只拥有50%的住房权益,另外50%被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所拥有。住房抵押债务余额也大体上相当于当时GDP的规模。住房抵押债务占GDP比例过高,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刘洪玉:对于中国房地产杠杆到底高不高的问题,如果忽略国情特点和宏观经济与房地产市场所处发展阶段的差异,我们将前面提到的指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大体上可以得出一个概念性的判断。

  本刊记者/刘禹彤

  我们过去曾进行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企业是房地产市场风险向金融体系传递的最主要渠道。除了与金融机构的直接联系,房地产企业能否正常运行,会影响购买预售房家庭的抵押贷款还款行为,影响政府土地储备和土地开发贷款是否能够及时归还。所以应该加强对房地产企业财务杠杆指标的监测。

  中国新闻周刊:如何看待地方政府用加杠杆的办法去库存?

专家: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偏高

  • 发布时间:2016-04-02 09:3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偏高”

      比如沈阳市曾想用零首付公积金贷款来刺激在学和新毕业大学生买房去库存,且不说是否违反国家关于住房公积金监管的相关政策,即便政策允许,也要认真权衡,用埋下中长期风险隐患来换取短期库存压力缓解,到底是否值得。

      2015年末,这个比例提高到25%左右,和发达国家相比是比较低的。如果在金砖国家范围内比较,中国住房金融发展的水平高于巴西、印度和俄罗斯,与南非大体相当。

      中国新闻周刊:面对当前一、二线城市房价高企,三、四线城市库存高企的情况,需要因地制宜的政策应对,你认为接下来地方政府该如何分城施策、细化调控?

      刘洪玉:从2014年年初开始,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新建商品房交易等经济活动开始持续显著放缓,商品房价格也同时出现了涨跌互现和城市分化特征。

      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

      其次看“最低首付款比例”指标。在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商业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一般为10%~20%,政策性住房贷款一般为0~10%。比如当前美国房地美和房利美要求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0%,FHA担保的中低收入家庭首次购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为5%。

      最后看房地产企业财务杠杆指标。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负债水平或杠杆率水平是偏高的,预售制度还可以让开发企业进一步通过预售融资,进一步放大了企业财务杠杆。

      去杠杆和去库存如何兼得

      万科几年前曾经有个数据:购房家庭中有约60%申请抵押贷款,平均贷款价值比率为60%。所以,总体上来看,老百姓购房过程中的杠杆还是偏低的,在继续严格执行相关信贷政策的情况下,发生金融风险的概率很低。

      刘洪玉:我认为暴涨的原因非常多,也非常复杂。总结梳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2015年货币政策和住房信贷政策调整的累加效果;(2)2016年再次调整货币政策和住房信贷政策,进一步放松房地产市场管制,尤其是降低契税税率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显著降低的直接刺激;(3)一线城市住房市场供给不足的基本特征始终没有改变;(4)人民币贬值预期、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和投资替代效应、住房金融杠杆预期增加等因素的影响;(5)住房市场上投机、炒作、散布虚假信息等不规范行为的影响;(6)买涨不买跌的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7)地价快速上涨的刚性推动及其对房价预期的影响等等。从这些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确实有加杠杆因素的影响,但远远不是全部,甚至可能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供给不足、地价刚性推动、投机炒作,一般被认为是导致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前面提到的美国中低收入家庭购买自住房首付款比例可以降低到5%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购房家庭必须向联邦住房管理局(FHA)购买保险,有了FHA提供的担保,才会有金融机构愿意发放5%首付下的抵押贷款。此外,从住房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看,我国主要来自居民储蓄存款,美国主要来源于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两类资金的风险承担能力显然不一样。没有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风险分散和分担问题,就不能贸然增加住房市场中的杠杆。

      中国新闻周刊:房地产是否正在过度杠杆化,从而形成泡沫?

      至于去库存和去杠杆如何兼得,我觉得就是事实求是,消费端该加杠杆的加,供给端该降杠杆的降。例如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在2016年2月2日颁布的《关于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等相关问题的通知》中,不允许地方政府再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举借土地储备贷款,这实际上就是典型的去杠杆操作,但显然有抑制地方政府土地供应冲动的去库存效果,尤其是在库存严重的三、四线城市。

    本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