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立波律师提醒,房屋产权人在对房产进行抵押或担保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谨慎,因为一旦实际借款人不能还款,抵押担保人就要承担责任。更不能有通过虚假买卖房产套现的想法,贪小便宜吃大亏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样做最后常常是假戏真做,赔了房子又赔钱。 寇女士问:“你们是什么公司?我能去干什么?”陈某提出要带寇女士去见他们老板,寇女士答应了。很快,在市内一栋装修豪华的别墅中,寇女士在陈某的带领下见到了“老板”刘某。简单了解了寇女士的家庭、婚姻和生活状况后,刘某让寇女士到“鸿泉光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班,做行政工作,每月发给寇女士工资6000元。 两笔贷款一到账,陈某和刘某立即控制了寇女士的银行卡,并在第一时间将700万资金全部转走。随后两人人间蒸发,再也联系不上了。 骗术1.0——搭讪 骗术2.0——宝马车 在变相控制寇女士的一个月中,骗子们还将刘某名下的一辆宝马车过户给寇女士。刘某这样做并不是发善心,而是因为他曾以宝马车为抵押物向他人借款285万元,这笔债务至今一分钱没还。经过刘某的“巧妙运作”,285万的债务被转移至寇女士名下,抵押物也从汽车变成了寇女士的房产。如今,寇女士已经回忆不起来当初两个骗子是怎么解释这笔债务,自己是怎么在借款合同上签字的,反正后来借款方多次催寇女士还钱,并表示如果到期不还就要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寇女士的房产。刘某说现在公司账户还没解冻,而且估计合同到期前也解冻不了,不过没关系,他们认识链家地产的人,可以先从链家贷一笔款垫上,等公司账户解冻了就还给寇女士。为了房产不被收走,寇女士只得同意这个方案。
如果有人主动为你介绍一份轻轻松松便能月入6000元的工作,并承诺支持公司发展还可以每月返3万元好处费,你会动心吗?近日,家住东城区的寇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就遭遇了这样一个貌似“馅饼”的大陷阱,令她价值700万元的面临随时可能被担保公司拿走的窘况。 稀里糊涂成为被告的寇女士,觉得自己被陈某骗了。她去派出所报案,但警方认为债务纠纷属于民事行为,没有立案。北京天沐律师事务所段立波律师指出,在这起纠纷中,陈某及其“老板”的行为应该被认定为刑事诈骗,寇女士、链家地产和中融信担保都是骗局的受害者。 见到陈某伪造的“离婚证”和“单身证明”后,中融信便将寇女士引荐到链家,表示寇女士已经符合资质,可以签协议了。2015年5月6日和7月5日,寇女士分别与链家地产签订了两次P2P线下借款协议,每次借款350万,总共借款700万,借款期限分别为30天和60天。根据协议,链家的义务是信息撮合中介,负责向寇女士推荐投资人,同时向寇女士收取中介服务费;北京中融信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并出具审核意见,寇女士将房产抵押给中融信作为反担保。寇女士的银行账户流水显示,5月12日和7月13日各收到一笔从链家打来的350万,摘要信息均为“链家借款”。 骗术3.0——P2P 为了骗出寇女士的房产证以便拿到抵押贷款,陈某和刘某可谓费尽心机。寇女士按照陈某教唆的谎话向母亲讨要房本,老母亲将信将疑,没有把房本给女儿。过了几天,寇女士趁老人送孩子上学不在家之时,带着陈某和“老板”来到老人家中,翻箱倒柜找房本,可依旧没找到。这时陈某又给寇女士出了个主意:既然房本找不到,就办理房本丢失公告,补一个新房本。 2014年8月中旬,寇女士为解决孩子上学的费用问题,来到一家位于平安里的小额贷款公司咨询。在小贷公司,寇女士碰到一位姓陈的女子,年纪与寇女士相仿。闲谈中,陈某得知寇女士没有固定工作,且有一处价值不菲的房产,于是对寇女士的态度立刻热情起来。陈某表示,她可以为寇女士介绍工作,每月工资6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