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从“借船出海”到海外并购(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4-09-10 12:48
彪悍少年2百度影音 齐天大圣甄子丹 3d豪情在线观看 跑跑影院 72家房客粤语 慢三步舞基本步教学 金品梅 东西宫略粤语 星崎 坛蜜甜蜜皮鞭百度影音 周秀眉 西西里美丽传说完整

“连土耳其制造的价格都比中国高,因为它靠近欧洲。”邵龙河说,中国品牌的产地效应在欧洲人看来,仍属于中低端。在他们的意识中,法国意大利才是高端商品,“这和中国制造比柬埔寨制造要好是一个道理”。

当发现“借力”这条路行不通之后,汇孚集团开始了正式并购。

由于受欧债危机影响,FinnKarelia面临破产。汇孚以许诺延续其品牌的优势,击败了来自荷兰、土耳其等国家的8家竞争者,于2012年正式完成对FinnKarelia的收购。

“我们为他们做了多年代工,从纸板复核、定型生产到包装,都在湖州艾诗雅特制衣有限公司完成。我们除了对销售不了解、设计环节部分了解之外,对该品牌十分了解。”邵龙河说。

汇孚集团并没有采用去欧洲办厂方式。“中国人去欧洲办厂非常难,首先要过当地工会这一关。”不同的理念和强势的工会,就能将资金紧俏的中国企业拖垮。这也是汇孚集团没有冒然砸钱海外办厂,而是选择谨慎收购品牌的原因。

尽管如此谨慎,在收购了FinnKarelia之后,汇孚还是遭遇了无法避免的客户流失。一方面,欧盟的顾客听闻FinnKarelia的老板换成中国人之后,信心开始动摇。2013年,FinnKarelia连锁店从1500多家减半至700多家。

另一方面,汇孚收购FinnKarelia花了约2年时间,在此期间,因企业文化磨合、服装设计断档等原因导致一些客户流失。

这是汇孚海外收购品牌走过的一些弯路。到现在,FinnKarelia还有400多家连锁店,其中55%的顾客在德国,目前消费群体基本稳定。

自收购FinnKarelia以及旗下SEEQ品牌后,汇孚将该品牌欧洲管理层20余人的劳资关系和医疗保险转移到杭州、留下关建设备、剥离当地厂房。

“最大的支出是日常支出和营销费用。”邵龙河说,每年要雷打不动地参加春夏季和秋冬季两季展会,长期租用秀场,投放广告,一年要支出2000多万人民币。

“现在还没有收回投资。”邵龙河说,“目前对FinnKarelia还是不断投入。品牌经营需要耐心和坚持。”

汇孚希望能重新赢回去年和前年离开的消费者,待中西方文化融合好之后,再到国内开店。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本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