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自发聚集VS地产大亨策划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4-09-23 14:08
万腾阁新驻京办主任 司徒恩戈 wow我辜负了大家 异族奇猴 nyxquest攻略 yishengyishijiuse 杨丹辛诺 大蛇对大蟒快播 千年女王传奇再现 上海电机学院跳楼 奈瑟匹拉入口 普法栏目剧落花无声 督军佐尔玛兹 查发网 世间始终你好简谱 233dy

艺术家自发聚集VS地产大亨策划

如果说北京798艺术区是中国LOFT模式的鼻祖,深圳OCT-LOFT则是后起新秀。

同样的工业背景出身,同为当地城市文化地标,两者改造的模式却截然不同。

艺术家自发聚集的798艺术区,与地产大亨策划改造的OCT-LOFT,有何共性与个性,在城市艺术、创意产业发展的大潮中,二者将何去何从?

798艺术区与国外众多LOFT的发展有着天然的相似之处

是艺术家自发聚集形成的

而OCT-LOFT统一由华侨城集团统一投资改造而成

对进驻创意机构和个人工作室都有准入门槛

建筑特点

798艺术区

锯齿建筑的德国包豪斯风格

798艺术区的建筑散发出厚重的中国工业历史感和浓郁的异国风情。它的前身是“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建于上世纪50年代,由前民主德国援助建设。整体建筑呈现德国包豪斯式艺术风格,798艺术中心是园区内最大的锯齿形厂房,高空间、大柱距充分体现了包豪斯建筑简约、大气、实用的设计理念。斑驳的红砖瓦墙,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纵横交错的管道,以及墙壁上依稀尚存的时代,让人仿佛穿越到了中国新工业时代,路上不时“窜”出的前卫雕塑则把人拉回现实。现代艺术与历史建筑,在这里交融。

建筑特点

OCT-LOFT

粗犷厂区的艺术气息

OCT-LOFT内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厂房,对深圳人来说并不陌生。在车公庙、布心村等地,都能看到类似的厂房——不超过8层楼的建筑整齐划一,风格中规中矩,每层楼都有大面积的玻璃窗,以增加室内的采光度。不同的是这里掺杂了现代建筑的痕迹,如气派的连廊将相邻的厂房连通,斑驳的外墙上绘满了色彩斑斓的艺术彩绘,让原本粗犷、单调的厂区多了几分艺术气息,有了“沟通”的感觉。

园区个性

艺术家带旺的园区

798艺术区与国外众多LOFT的发展有着天然的相似之处,是艺术家自发聚集形成的。第一个工作室建于2000年,创始人是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的隋建国和美院同事于凡。2003年,大规模先锋艺术活动“再造798”掀起高潮,吸引了大批画廊、艺术家进驻。798见证了中国现代艺术从“地下”到“地上”的过程。如今这里呈现多元化发展,汇集了画廊、设计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众多的文化艺术元素,涵盖动漫、影视传媒、出版、设计咨询等各类文化机构400余家,来自法国、意大利、英国、荷兰、比利时、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中国等国家。每天都有多个艺术展开幕,自2006年起每年举办“798艺术节”。

园区个性

地产大亨策划的创意园

OCT-LOFT统一由华侨城集团统一投资改造而成,一开始就确定了创意产业园的模式,所以它不像传统的“包租公”那样来者不拒,对进驻创意机构和个人工作室有准入门槛,保证了一个较高的档次。这个创意聚集地,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各色文化活动:“OCT-LOFT创意节”、“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T街创意市集”……向深圳市民展示现代的设计、音乐、美术、时尚生活潮流。

发展走势

看不见的手正将艺术挤走

今日的798艺术区早已不是十年前那个纯粹的艺术高地、艺术家的天堂。艺术让这个原本萧条的工业厂区焕发了新生,成为了众所周知的艺术区,每年赴京旅游的文青都要来此朝圣,这里成了知名旅游景点。人气爆棚,业主也打起了商业算盘,房租一涨再涨,不少早期入驻的艺术家都被迫迁出了798艺术区。建筑师刘晓都认为,798艺术区的管理欠佳,没有总体的设计规划,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而且离798一到两公里的地方还有租金更便宜的老厂房,有一定的吸引力。经济是个看不见的手,正把艺术慢慢往外挤。

发展走势

非完全市场化的管理

这十年,虽然OCT-LOFT的租金也从每平方米40元涨到100元,连“都市实践”这样的实力派也大呼再涨就吃不消了,但是创意园不是华侨城集团这个业主唯一的收入,所以它会有比较好的其他考量。不过,刘晓都认为,如果租金继续涨,未来的园区发展则扑朔迷离了,如果创意机构承受不了房租压力离开,商业机构不断进入,待商业成分超过了20%,则园区会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其实相对于房租,OCT-LOFT对华侨城而言更有价值的是品牌溢出效应,其文化的杠杆性对整个区域都是良性循环。华侨城地产在附近的新开楼盘直接命名“LOFT公馆”,文化的杠杆作用凸显。

什么是 LOFT?

LOFT最初字面含义为多层建筑的上部楼层或阁楼,后来逐渐把这种高楼层的工业建筑统称LOFT,现在主要指混合办公、居住的模式。这种模式最初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纽约曼哈顿的SOHO区,因工业衰退而沦为“百亩地狱”的SOHO区,其低廉的价格和高挑的建筑空间受到清贫艺术家的青睐,大批艺术家进驻,将传统的工业空间改造成居住、办公、展览等功能混合的生活空间,形成了新的空间模式,成为LOFT改造的典范。

本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