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 种评论仅仅代表我看事物的态度,以及我固执的性格和对媒体的眷恋情结。值得欣慰的是,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最近说:互联网思维是很荒唐的想法,本人是不太认 可。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众多的创新之一,人类第一大创新是蒸汽机,但我没有听过有蒸汽机思维。国外根本没有互联网思维,我们经常忽悠别人也把自己忽悠进 去。” 一 晃而过,《新民周刊》“新地产”专刊已创办整整一年12期了。当时曦林社长力邀我出任专刊主编,尽管费了一番周折,但我依然捍卫着价值存在的诺言。虽然曦 林社长对经济利益有所考量,但他更注重于我这个老地产人的人格魅力和品牌价值,“你是房地产营销界、房地产媒体业正能量的典范代表!”他的如实评价,我自 以为受之无愧。 >>返回腾讯大申房产首页面临交易量低迷,购买人气衰落的市场环境,整个行业陷入迷茫困局。彷徨挣扎,纠结痛苦,成为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缩影写照。新开的楼盘不想涨价,因为怕价格定高 了销售受阻。已售楼盘销售不畅又不敢跌价,一是怕跌价的话,前期购买客户“翻毛腔”,如要赔偿肯定耗资不少。二是如果跌不到位,后期客户还不肯进场购买, 那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从来不反对变革创新,但创新的基础是承前启后,而不是空中楼阁。否则,就会出现“邯郸学步”之尴尬。 我一直为传统营销手法在做辩护,“不是投放纸媒广告没有效果,而 是接收广告传播之人,可能是被限购的对象,广告效果肯定会打折”。于是,房地产营销行业开始强调效果营销,希望能把广告信息传播到有效的客户群体。有什么 渠道能够到达购买客户群体,就开辟建立什么渠道,这就是房地产渠道营销。 我一直信奉低调处世的原则,在《房地产时报》停刊之时,我们的“新地产”专刊这一期却扩版至29个整版。这不是一种呐喊,更不会是一种抗争。这仅仅是表示我们一种坚守的信念,以及追求精神境界超然享受的一种结果。 说实在的,在“限购限贷”的大市场氛围里,目前上海楼市出现这种结局亦是合理状态。尤其是去年上海楼市量价齐升“透支”了市场购买力之后,今年回调整顿是市场的正常表现。 如今,我不仅要重申以上观点,更希望开发商能正确认识市场现状,客观认知市场实情,调整好市场营销的心态。认清大势,识别大局,才能在市场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创 新营销渠道是一种“演技”(此语是某报发明的)。我认为营销演技表演出色,会对楼盘销售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这出大戏的主题乏味,用再好的演技也是无济 于事的,或者说夸张的演技,只能起到暂时的欺骗作用。因此,这也是不少开发商想要作为又不愿作为的原因。因为创新营销不仅要耗巨资,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风 险。 上海楼市调控之初,销售业绩受挫,我也曾受到开发商“无能”的指责。当时,我在媒体公开提出三点市场“自救”策略:一是开发商要降低企业的利润预期。二是开发商要加大营销费用的投入。三是开发商要提高开发销售的专业能力。 市 场上不少人说,传统营销的纸媒广告形式已死,我对此种观点一直不敢苟同。前几年,恒大海上威尼斯出巨资用纸媒轰炸市场,同样起到“家喻户晓”的作用。当然 这是非常规耗资的特例,一般开发商不愿意投放巨额广告费,也不敢如何肆无忌惮地花费营销费用。但也至少说明纸媒不是没有效果,而是投多少钱来达到这种全城 皆知的广告宣传效果。 |
- 上一篇:社科院:中国楼市拐点出现在2020
- 下一篇:广州楼市降价潮 暂告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