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新村观察 建设美丽乡村的范本(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4-08-25 12:56
乌瑟尔的礼仪之靴 陈明月近况 蒋宏杰老公 www.ha.chinamobile.com 蚀月盟 桃月是指几月 调教男奴文章 双生公主奇遇记 狐之低语 我是你的小小狗冰魅 人性本色娱乐论坛 97aixxx 梦幻篮球之邪枫传说 剑网三血魔铃 异世大贵族 欲望电梯 苏虹 重生之极品宝宝 丈夫痈 方舒娅 栗栖石楠

卫生搞好还不够,还要把环境整治好,生态景观打造好。在政府的推动支持下,疏浚河道,拦水筑坝,治理坑塘;房前屋后种上蔬菜瓜果,村旁路边播撒乡土花草,村庄入口开建百亩荷花塘;环村还规划建设了30多公里长的生态绿道。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郝堂新村发展的金字招牌。

在郝堂村没有齐刷刷的排房,没有整齐划一的院落,整个改造更多的是做修复完善工作,尽可能保留原生态的自然要素和村容村貌。

还有公益组织在村里实施的“健康服务进家庭”项目。他们为村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向村民宣讲科学膳食与慢性病防治、自然分娩与母乳喂养、中医养生等卫生保健知识,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卫生健康意识。

改造完整保留了原有村落的建筑布局,狗头门楼、马头墙、清水墙、小布瓦等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使豫南民居韵味更浓郁,村内邻里小路全部贯通,并建起多个公共交流场所,使村庄融合交流的脉络更加丰富、更加流畅,还在房前屋后整理出菜园,使村庄更整洁、更有家园感。

责任编辑:HN040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当地政府做了些什么?当地群众做了些什么?

郝堂新村建设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个新村建设的主体是村民。村民房屋改造资金主要是自筹的;改不改,是自愿的;改成什么样,是协商的。政府没有大包 大揽大投入,也没有强制命令赶进度。政府发挥的是规划、扶持、引导的作用,群众发挥的是主体作用。政府干了该干的事,群众干了愿干的事,群众高兴,政府满 意。

几年前,郝堂村和河南省大多数农村一样,青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走了,村里只剩下妇孺老弱,很多房屋多年无人居住,很多耕地也撂荒了,大片的果树、茶园无人管理,村庄一派衰败景象。

郝堂村地处信阳市近郊,距市中心城区约20公里,全村有人口2295人,总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1900亩,是一个普通的山区村。

今年的端午节,郝堂村还精心筹划和举办了郝堂民俗文化活动周活动,村民的文明素质在文化熏陶中日益提升。

2011年4月,平桥区以被批复为“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契机,把郝堂村作为可持续发展实验村试点,以实施“郝堂·茶人家”项目为载体,开始了郝堂新村建设,探索“三农”发展新路子。

带着思考、带着感情,平桥区委、区政府深入群众广泛调研,组织外出考察学习,邀请专家出谋划策,经过充分分析论证后认为,郝堂村地处城市近郊,具备 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的前景,如能合理规划,积极引导,以旅游服务业为龙头,带动生态休闲农业、养殖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吸引青壮劳 力返乡,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实现城乡双向流动,应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特色小镇。

具体做法是,政府免费提供图纸,群众自行筹资改造;图纸由新农村建设的专家团队和户主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根据每户具体情况量身设计,一户一图;建 筑样式是豫南传统民居风格;对按图、按时施工的农户,由区财政给予补贴部分建筑工费、以房产抵押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其中旧房改造的部分每平方米补贴 130元,新建的部分给予贷款贴息,贷款额度为每户10万元、贴息期限为两年。两年多来,区财政已为郝堂村红星组70户进行房屋改造的农户落实补贴工费和 贴息资金160万元。相对而言,政府在新村建设这块的投入上并不多,既没有大投入式的包办代替,也没有集中式的强拆强建,但效果十分明显。

郝堂村的水稻改成了有机种植,稻田冬养期全都种上了紫云英,既美化了环境,又肥沃了土地。稻米呢,不光卖精加工的,还重点推销糙米,价钱也翻几番。

生态、环保、美丽、和谐,可持续发展,是郝堂新村建设的理念,也是发展的目标。如何具体化落实呢?

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发展

乡风和美体现社会进步

城乡差别,差就差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对此,当地政府采取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打捆集中使用的办法,大力开展郝堂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两年多来,修建村内外路网23公里,打通了郝堂至震雷山风景区的旅游循环路,拓展了村发展空间;修桥9座,建拦水坝13座,清理整治河道7000米;建起 了自来水厂、污水集中处理系统;还建起了村幼儿园、小学、卫生室、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起了村镇银行、图书馆、村民礼堂、村庄大戏台……

HN040

环境一变天地宽,观念一新财富来。生态、美丽的郝堂新村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农民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消费需求持续高涨,近郊农村、自然环境好的山村以及有特色文化、特色传统产业的农村,均可 因地制宜地培育发展以一、三产业为支撑的特色新农村、特色小城镇。这样的发展,不牺牲生态环境,不牺牲农业,不牺牲农民利益,能使农村价值得到体现,农民 生活更有尊严、更舒心、更幸福。

在这些山村,若采取集中大规模迁居的方式,其一,政府投入大,资金是个瓶颈,农民也面临购买住房的财力问题;其二,缺乏产业支持,农民的就业、生活 保障问题很难解决;其三,容易形成居住区与生产区不协调,不便于农业生产;其四,势必造成污染源、污染点集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郝堂在新村建设过程中,邀请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农”专家、社会志愿者参与、指导。经过几年努力,郝堂村的内置金融建设、养老互助事业有了很 大发展,村办的“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资本金由开业时的34万元发展到目前的340万元;入社老人由当初的15人发展到目前的210人,占全村老人的 80%;入社老人收益分配由2009年的300元增长到2012年的800元;资金互助社的积累超过40万元。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初期很长一段时间,一部分群众信心不足,不愿改造。政府耐心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多次组织村里群众到新村建设做得好、旅游业兴旺发达的山村小镇参 观学习、开阔眼界,动员思想解放的群众率先尝试。政府始终做到不急不躁,不慌不乱,规划、扶持、引导,群众自愿、循序渐进的原则始终坚持没有变。

建设主体是村民看似简单做起来难

但随着近几年政府着力推动郝堂新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今天的郝堂新村,豫南传统风格的村舍美观大气而富有韵味,村容整洁、环境 优美;乡村旅游、农家乐蓬勃兴起;生态农业、养殖业起步良好,发展前景可观;村民越来越富裕,自身文明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公共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社会和 谐,乡风文明,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青壮劳力开始回流,还有100多人悄悄把户口重新迁回了村里。很多城里人也羡慕郝堂村的优良环境,想在郝堂买 房安家,社会资金也把目光聚向这里。郝堂村撂荒的土地、废弃的村舍都成了抢手的宝贵资源。附近村庄的农户也开始效仿郝堂村的样式改造自家的房屋。游客及参 观学习者络绎不绝。

很长时间以来,在经济高增长、工作高效率的思想主导下,一些地方群众观念淡化,对群众感情淡薄,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时不尊重群众、不同群众商 量、不顾群众利益,工作推不动、出差错甚至埋怨群众觉悟低、素质差。郝堂新村建设坚持以民为本、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做法看似简单,但能够实实 在在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这样做看似慢了一些,但多了一些观察思考的时间,多了一些干部和群众沟通交流时的间,避免了很多失误、很多浪费、很多矛盾。这是一个很值得总结的经验。

村庄修复保留乡土味道

郝堂新村建设,没有采取政府或开发商主导的大拆大建方式,而是按照政府规划、扶持、引导,村民自愿、就地改造的原则进行。

本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