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近期上演了一波强势反弹的行情 ,主要指数强势上攻、各类题材板块活跃、大单资金密集流入,令市场看多氛围浓郁。而据相关数据显示,银证转账净转入创天量、证券交易账户开户数飙升、两市交易量屡创新高,种种迹象表明,A股市场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提升,资金持续入场渐成趋势。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由于A股市场日益凸显的“赚钱效应”,场外闲置资金也开始蠢蠢欲动。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理财市场产品收益普遍下调,部分高净值客户资金转战股市动向初露端倪,不少理财产品则突出证券或基金公司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拟通过组合投资方式借道进入A股进行提前布局。因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收益走低,楼市资金逐渐也将目光转移至股市。市场人士认为,多路资金纷纷进场,无疑改善着市场的流动性环境,这也令牛市氛围得以延续,A股后续行情乐观。 楼市持续低迷资金伺机转战股市 在楼市持续低迷,大盘持续走强的情况下,一些中小投资者开始蠢蠢欲动。据一些私募机构人士透露,近期不少中小房企正在寻找机会,试着将资金转移到股市。 张女士是湖北省某地级市的一位国企退休员工。她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在2012年退休时,当地房价不到3000元/平方米。看到邻居前几年投资买房赚了不少,她和老伴也在积蓄中拿出20多万,在当地规划中的新城区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用作投资。但由于近几年市场行情不好,到现在每平方米才涨了200元,投资收益不过1万多元。就在张女士还在等待楼市走出低迷之时,老伴听从女儿建议将房子卖掉,拿出15万元投入股市,两个月时间就赚4成。 据张女士透露,她身边的很多朋友也开始效仿她的做法,试着转战股市,而且收益不错。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一些券商处了解到的信息,近期开户人数明显增多,很多时候工作人员只能加班加点来满足客户需要。其中,不少投资者是抛售了手中的房产转而进入股市。 此外,记者从一些私募机构了解到,前来咨询委托投资的客户也在增多,一些手中拥有几个项目的开发商甚至愿意拿出手中的土地作为抵押,或者直接出售回笼资金。在他们看来,投资房地产周期较长,且市场成交低迷导致资金很容易被套牢。相比之下,已经开始转好的股市是更好选择。 数据显示,开发商资金正在远离房地产。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今年前7月,房屋新开工面积98232万平方米,仅与2010年相当,且2014年以来各月累计新开工面积均呈同比明显下降,达到了4年来的低点。此外,2014年,房地产投资增幅再现明显下滑,1-7月房地产投资50381亿元,同比增幅由年初的近20%收窄至13.7%。 中国指数研究院百城价格指数统计显示,2013年以来,百城价格指数同环比增幅均不断扩大。但进入2014年,上升势头转为向下,涨幅不断缩小甚至出现负增长扩大。2014年8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771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59%,已经是连续第4个月下跌。从涨跌城市个数看,74个城市环比下跌,仅26个城市环比上涨。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期大盘则持续走强。根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的统计,截至8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今年以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超过6%。7月以来,截至9月10日收盘,上证指数更是上涨了13%。 有分析人士认为,相比投资房产动辄需要数百万元的资金,投资股市的门槛显然低很多,这也为中小投资者进入股市提供了更多便利。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文国庆指出,由于房地产销售的下滑,今年楼市可以释放的资金在25000亿左右。根据平均3倍乘数的经验数据,仅这一项将带来7.5万亿流通市值的增长空间。仅从可能性上说,房地产市场释放的资金可以提供A股市场上涨30%-35%。 收益出现跳水理财产品资金调整 A股市场的强势反弹格局也引发理财产品市场资金的调整,一些曾经热衷投资“宝宝类”产品的人士,开始考虑将资金从理财产品市场撤出,转而进入股市。“现在高收益理财产品越来越少,银行理财产品虽然可选项相对多元,但存入理财产品的钱整体赚的不多,而我从春节开始投到股市的10多万元,半年多时间已经赚了4000多块钱。”在深圳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钱女士表示,身边不少同事和她一样,去年还将大部分闲置资金投资理财产品,今年已经计划待产品到期后取出,然后转入股市。 理财市场的资金配置调整动作也得到了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分析师姜龙君的证实。据他介绍,目前一些熟悉资本市场行情的投资人士,会主动选择调整资金配置,提前建仓布局。“不过,散户小资金的调整动作并不明显,主要还是一些代表大资金流向的高净值客户会选择将资金进行转移,有些到期的理财产品不再续接,就直接转向股市。”另有消息人士透露,在银行对公理财方面,产业资本瞄准定增方向进入市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公司客户对理财产品的购买需求正在逐渐被股市所替代,已有部分企业负责人明确表示,计划将公司旗下项目进行转卖资产,并作为上市公司定增项目,从而进入二级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普降,成为客户资金转战股市的主要原因。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度报告(2014年上半年)》显示,上半年全国银行理财资金余额已超过12万亿元,加权年平均收益率为5.2%。据了解,近段时间,不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出现跳水情况,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宽松,银行业对于吸聚资金的“冲动”将持续缓和,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银行理财市场上将很难见到高收益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资金入市的政策并未明朗化,这也令理财产品投资股市的数据及资料几乎未披露,市场只能从高净值客户的资金调整动作来进行入市动作的判断。银监会于2009年7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除了打新股 ,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但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并未完全禁止针对高净值客户的理财资金入市。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针对银行的高端客户尤其是私人银行的客户,才能购买二级市场股权投资类产品,其对应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上限自然通常是高于普通投资者的,但这类产品门槛较高,普通客户无法参与。 据银行理财市场研究人士分析,此前资金借道银行理财入市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通过打新股的银行理财产品进驻市场,另一种是通过信托或券商间接入市的组合投资类产品进场。去年已有大行发布部分涉股类理财产品,其产品说明中新增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或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和保险资产管理计划。随着股市的转暖,加之理财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未来并不排除部分理财产品会加大对二级市场的资产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