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青岛讲演:长期来看房地产仍是我国支柱产业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4-09-21 10:39
上原瑞穗快播 甜蜜鞭子百度影音 黄秋生伊波拉病毒 德化影视 大内低手高清 三更2之割爱 朴妮唛 种子 恩娇百度影音 一一影院网 绝世好爸粤语 无间道风云百度影音 级一班3全集 朴妮唛第二部 原纱央莉百度影音

原标题:林毅夫青岛开讲:驳斥唱衰中国

昨日,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蓝色青岛大讲堂以“从全球看未来中国”为主题发表演讲,具体分析了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崩溃论”提出了反驳,认为有效投资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法宝”。

外因vs内因

  “中国经济崩溃论”不成立

中国经济在创造了连续35年的高速增长奇迹后,从2010年开始至今不断“减速”,“中国经济崩溃论”由此产生。“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增速放缓是世界性的现象。”林毅夫在演讲中提到,印度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是9.1%,2011年是7%,2012年是5.3%,2013年是4.9%,同样时间点也在下滑,而且下滑幅度比我国还要大。而巴西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是7.5%,2011年是2.7%,2012年进一步下滑只剩下0.9%,接近崩盘。

“首先要承认,我们有体制、机制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这点绝对不能回避。但是对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我认为是国际外部性、周期性的原因造成的,不是我们体制、机制的内因造成的。”林毅夫认为,这些国家在同一时期的共同表现应归结于同样的外部性原因: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发展放缓。

林毅夫从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的角度分析外部性原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掣肘。西方发达国家至今仍未走出2008年经济危机“泥沼”,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步步难行”。“改革开放到2008年以前,我们年均出口增长达到17%,今年我们制定的出口目标只有7.5%,一下子少了将近10个百分点,第一驾马车就跑慢了。”林毅夫说。

内需vs投资

  投资拉动仍是经济增长“法宝”

林毅夫反对以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片面观点,以有效投资开启经济良性循环模式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良方”。“很多人说中国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经济增长速度就下滑了,现在应该改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对此我个人不敢苟同。”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还必须走投资拉动的模式,因为内需释放的前提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收入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需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有效的投资,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什么是有效投资?林毅夫解释,即使目前钢铁、水泥等产业投资过剩,但我国产业升级仍有很大空间。“我想中国这个发展阶段跟发达国家比有很大的差别,发达国家发生危机以后,要找到经济回报率高和社会回报率高的产业是很难的。它们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环境相对较好。这点我们和发达国家是不同的,好的、质量高的投资机会很多。”林毅夫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政府负债率较低,且民间储蓄率高,相较发达国家有更好的投资“基础”。

增长vs衰退

  中国可维持7.5%的中高速增长

林毅夫认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疲软的经济表明西方发达国家仍未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美、欧、日等国家经济尚在复苏过程中,经济结构性调整难以实行。而在保持有效投资的前提下,林毅夫认为中国可保持7.5%的中高速增长。“我认为到202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可能达到12700美元,也就是说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林毅夫说。

另外,在谈到地方债务危机时,林毅夫认为,我国的地方债务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我国地方政府的投资与西方不同,西方国家的债务多用于“支付”居民社会福利,而我国地方政府投资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公路、地铁等,属于在未来有收益的投资,目前的地方债务危机多由于期限错配,从长远来看并无太大风险。

林毅夫认为,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是经济发展的保护层。他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经济疲软,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一些成本非常低的投机资本随即流入实体经济较好的国家,吹起地产泡沫,导致流入国家货币升值,出口受阻,而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可以减少“热钱”大进大出对经济的冲击。

“我认为,从长期来看,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在进行中,房地产行业仍然是支柱产业。”谈到房地产行业发展时,林毅夫说。

人物简介

  林毅夫

林毅夫,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八、九、十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于2005年获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8年2月,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2012年6月,世界银行副总裁的任期已届满。世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在拟定研究计划及发展方向上扮演相当重要的决策角色,林毅夫出任世银首席经济学家将更进一步转变世银与中国的关系。林毅夫是首位在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如此高职位的中国人。□

本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