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一线城市仅深圳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上涨。同比来看,一线四城成交量全线回落,尤其是深圳同比大跌54%。不过,从月度成交数据来看,自今年1月份以来,深圳楼市成交量逐月走低,已由2015年12月的80.5万平方米大幅滑落至2016年5月的28.6万平方米,跌幅多达64%之巨。 三四线继续分化 市场表现反复跌宕 分城市能级看,各线城市成交量均不及上月,其中一线城市环比跌幅略高达8%,同比亦下降20%;二线、三四线城市环比跌幅分别为6%和2%,但同比分别增长23%和14%,表现可谓是“差强人意”。 重点城市6月商品住宅成交情况 数据来源:CRIC南京、苏州现疲软 长春市场需求仍未被激发 (来源:中国吉林网) 长春、呼和浩特和石家庄这类高库存城市成交量仍处下降通道,市场需求仍未被激发。 武汉、天津和济南成交量维持高位,库存和消化周期全线走低。譬如,5月武汉商品住宅消化周期仅3个月,并且月内成交套数在100套以上、销售金额在1亿元的项目约有70个,热销项目保利公园九里和武汉CBD销售金额双双突破6亿元,购房者入市积极。 克尔瑞地产研究机构在《预警!6月50城楼市成交现疲软》一文中指出: 6月份三四线城市表现继续分化,韶关、晋江和宁德成交量显著提升,同、环比涨幅都在70%以上,韶关成交量更是实现翻番。以晋江为例,在多方面利好政策作用下,成交量连续数月维持在较高水平,房地产市场回暖迹象显著。 一线城市成交量环同比跌幅分别达8%和20% 综上所述,6月份往往是上半年楼市成交高点,但前26天成交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楼市并不如市场预期中的一片红火,热门一、二线城市初现疲软之势,大都呈现“量跌价升、有价无市”格局。个别城市因房价上涨过快,已明显抑制市场需求有序释放,成交量步入下行通道将是大概率事件。 因此,本月深圳成交量环比大涨,更多由于上月基数极低,仅仅意味着成交量在前期大跌的基础上逐步回归,并不代表深圳楼市再次进入“放量上涨”阶段。 苏州、南京可谓是二线城市领涨的龙头,6月成交量环比继续回落,且跌幅都在20%以上。虽然热门二线城市借助供不应求热炒土地市场,但购房者心理预期已有转变,观望情绪加重。 与此同时,以温州、张家港、常德和金华为代表的同、环比均下降的三四城市不在少数,尤其是莆田成交量再现“腰斩”。受制于居民购买力有限、人口持续净流出等多方面因素,三四线城市成交量往往呈现“脉冲式升降”反复跌宕走势,地方政府仍需在供、需两端持续发力,缓解库存风险。 长春作为二线城市,数据显示,6月商品住房成交面积64.75万平方米,环比下降5%,同比下降17%。
记者从CRIC地产研究机构处了解到,6月,全国5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合计成交2047万平方米,环比下跌5%,同比涨幅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