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您来北京了吗? 那时,您买房了吗? 如果那时您已经在北京,并且被“长效机制”四个字麻痹了,就…… 后来的“长效机制”几乎成为调控时代的流行语了。 2011年全国两会。这时候,建设部都改名为住建部了。还是沈司长,不过是一个新司了,叫做房地产市场监管司。 沈司长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问题——国内部分城市租金上涨比较明显的时候,说:“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长效机制的建设,特别是中长期政策的研究。” 距离上次长效机制,已经是5年之后了。 当然,在这期间,说长效机制的官员,绝非只是沈。 2013年7月,一场“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建议”的课题报告评估会,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包括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社科院、清华大学及中房协等多位专家出席。 这一年,有消息称,有关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初步草案,并在有关部委、协会等小范围内征求意见的消息。甚至有相关知情人士透露,具体方案或在11月份举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时亮出眉目。 彼时,针对这一消息,时任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的朱中一也说:“长效机制的草案肯定有了,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建设部、国土部以及财政部等部门都会参与。” 对于长效机制什么时候出台成型的问题,彼时朱中一说:“长效机制没有五年时间难以出台,并应当在改革过程中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实时更新。” 当然,通读那一年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我们并没有听到什么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提法。 但是,确实多项内容却和房地产长效机制密切相关: 1、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2、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3、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 4、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 5、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6、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7、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 应该说,这份涉及户籍、土地、财税等多个方面的文件,如果果真改革落实到位,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也确实有望建立了。房地产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从人口、国土空间开发、城市规划、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立体布局,才能真正稳定,真正解决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蓝图。2014年,被业内称为“房地产长效机制元年”。 但毕竟文件归文件,提法归提法,现实归现实。 这一年,楼市已进入调整期,救市再次成为主题。2014年3月开始,除一线城市外,限购政策基本全部取消。最终,央行也没有顶住房地产下滑的压力,继40多个城市松绑限购后,在国庆节前一天,释放巨大利好:房地产在限购取消后,全面松绑限贷。 这一举动,现在看来,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房价新一轮上涨,被业界称之为“央行930房贷新政”。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这次新政活了整整两年,直至今年的9·30。今年国庆期间,全国多个城市连夜出台调控政策。为期两年的楼市刺激政策告罄,开启了新一轮的名为稳楼市、实际上是降房价的调控周期。 在这中间,还有一次长效机制的插曲。 2015年4月30日,政治局开会,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出要“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所以,有人说,“2017房地产要建平稳发展长效机制!这个首次进了政治局会议议题”,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至少去年政治局就这么说了。 至于从国家层面说长效机制,则如决策君前面所言,至少已经说了10年了。 元稹的诗《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意思是,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如果从1993年算起,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都已经23年了。即使从房地产真正市场化后的2003年调控开始,也已经13年了。 和那时候东都洛阳上阳宫的宫女一样,写房地产调控的文章,也都把我们写老了。 然而,房地产的长效机制,还在开会,还在谈。 还要谈到什么时候呢? 文章: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压力缓解,分歧减少,农业及地产政策引人注目 来源:中金 作者:王汉锋 各位: 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于12月9日召开,并发布新闻稿。 我们简单快评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