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又曝大消息!公司债又收紧,开发商还能扛多久?(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7-01-09 12:13
江汉大学图书馆 蒋国柄 揭开尼斐塞特的秘密 截教焰中仙 结巴帝 金玫瑰洞国语版 金锁记之局外人 金泰妍笑场 金太阳郭海洋 金鹰黑客联盟

例如:10月23日,世茂股份的再融资方案被否,公告称收到证监会《关于不予核准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的决定》。此前,世茂股份宣布拟向不超过十名特定对象发行7.5亿股的A股股票,募集来的66.7亿元将用于收购世茂房地产旗下的三个项目。

根据世茂股份的公告,证监会主板发行审核委员会认为,世茂的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存在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第(七)项规定的情形——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非公开发行股票。

券商人士认为,接下来房企融资政策会全面趋紧:“说白了就是收紧土地融资,抑制企业盲目非理性拿地行为。从目前来看,全面收紧的趋势会维持到明年年中。”

而在房地产调控正紧的当下,成本压力将在各家房地产企业中逐步显现出来。

据中原地产统计,在今年以来拿地支出前15名的房企中,共有招商蛇口、华侨城、保利、金茂、华润、鲁能等6家央企,以及绿地、首开两家国企。除万科、恒大、融创、碧桂园等少数外,民企阵营中已难有可堪媲美者。

也正因为此,中金公司认为,龙头房企也将进入整固期,中金预期2017年重点公司销售额与2016年持平,主流房企拿地仍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且拿地速度偏谨慎。

资料图

但由于主流房企的地价/销售均价指标在过去5年呈稳定上升趋势,“面粉”价格涨速快于“面包”,房企未来两年毛利率难有明显改善。

资料图

业内分析认为,面临新一轮地产周期转换,地产央企整合大幕或被拉开,房地产业务整合已然成为央企应对楼市调整浪潮的一颗重要筹码。即使没有本轮房地产调控,按照周期理论,房地产市场也将在明后两年进入下行周期。未来几年,央企将迎来进一步做大的机会,房地产市场的格局也将继续发生变化。

在此轮房企整合大戏中,曾获得房地产“牌照”的中航、中冶,均遭遇了被并购的命运。即使是国务院直属的中信集团,也将旗下的住宅业务剥离给中海。这无疑给其他央企带来更大的压力:做大做强,或者遭遇并购。中国楼市将如何走?

在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的联合发力之下,未来中国楼市又将如何走?

1、房价松动不可避免。

针对国庆期间“最严”房地产调控,中金公司认为本轮地产调控周期持续时间和效果将强于以往,未来储备政策可能还包括房地产税立法、限制按揭贷款发放等各方面措施。

中金公司研报显示,调控政策转向需要看到房价、投资双降,至少要等到2017年下半年。2016年全年投资增速为7%,但全年呈现“M”型,这意味着从四季度投资增速高点算起,投资增速下滑需持续到2017年下半年才有政策放松的可能性。

中金公司表示,受高基数和政策打压双重影响,大户型改善、投资性需求将被挤出市场,预判一二线城市成交量在四季度及明年上半年分别出现约20%及40%的同比下滑。

中金公司认为,由于开发商短期资金状况良好、推盘积极性低,库存去化周期历史低位及信贷依然宽松,热点城市房价在四季度仅会松动,库存去化周期在2017年3月将达10个月以上,加之两会后的政策趋紧预期,市场或将走入“价量齐跌”状态,房价或在2017年2季度开始进入一轮下行周期。

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资产泡沫是房地产,不过这并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今年以来,房地产价格和销量的速度上升令他震惊。他认为,未来,如果房地产的价格继续向过去一样呈两位数的速度上涨,那么房地产泡沫将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一个威胁。

2、绝大多数热点城市的楼市可以长期看好。一些中小城市,依旧缺乏投资功能。

财经评论员刘晓博认为,就整体而言,绝大多数热点城市的楼市可以长期看好,房价依旧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不过一些经济总量偏小,前期涨幅过大的城市,或许调整期稍微长一些。

而至于绝大多数当“吃瓜群众”的中小城市,由于没有持续的人口、资金流入,城市发展机遇少,库存房屋量大,其楼市早就失去了投资功能,只有居住功能。在这类城市有多套房子的家庭,应该择机减持,转向其他投资或者到中心城市买房。

微信公众号米筐投资作者拾叶表示,由于人民币汇率的高估,中国的资产泡沫巨大。既然资产都是泡沫,我们只能在泡沫里寻找洼地。不管你愿不愿意听,一二线房地产依然是泡沫里的洼地。

3、若一二线城市楼市下行,资金不会回流至三四线城市。

业内人士认为,资金的嗅觉灵敏,如果一二线城市下行,资金并不会回流至三四线城市。刘晓博认为,没有出台实质性调控措施的二线城市,比如石家庄、成都房价在10月还有上涨。但如果多数热点城市出现回调,这些城市楼市也将降温。

4、随着各种融资渠道门槛的提高,小型房企资金成本将迅速提高,房企的收购兼并将加速,一大批中小房企将消亡。

海通姜超认为,房地产企业分化将加剧,大型房企缓冲能力强于中小企。大型房企资金量较充足,偿债能力状况较好,对销量下滑的缓冲能力较强。且本轮地产周期中多数龙头企业拿地有节奏,存货销售比普遍较低,未来去库存压力不大。中小型房企整体状况劣于大型房企,资金链脆弱,对销量下滑的缓冲能力较弱。

带上你的“买房助手”,为你提供楼盘打折优惠信息,全方位获取购房资讯。注册91会员购房可返910现金,雷达式楼盘搜索功能,准确定位周边楼盘位置,全城免费码上专车服务,助你轻松购房。立即下载扫码有惊喜↓。

本篇编辑:adm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