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调控举措进一步发挥影响,行业洗牌整合之势愈加猛烈,资金困局甚至让房企巨头也难以承受,从某个层面看,这也是疯狂后的代价。不过,购房者的日子也不好过,除了盲目观望犹豫不定,一些买了房的市民还遭遇了房价下调带来的心理折磨。晚报记者 王亚平 大时代 ●央行3年首降存准率,释放资金近4000亿元 关键词:流动性缓解 事件回顾:11月30日晚,央行正式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下调后,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为21%,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7.5%。 记者观察:这是央行在2008年12月22日之后首次宣布下调存准率,粗略估算,央行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将释放资金3700亿元,此举将有效缓解银行流动性压力,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不过会不会流向楼市冲淡调控效果则令人担忧。 ●京沪7700户骗取保障房 北京坚决剥其资格 关键词:保障房 信息虚假 事件回顾:四级审核、14部门联查、强制腾退、造假终身禁入……随着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任务即将收官,北京、上海、河南、河北等地近期密集出台保障房管理新政,瞄准保障房资格造假、骗购骗租分配乱象重拳出击。 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洛阳等城市共清理出9800多户骗取保障房家庭,其中京沪超过7700余户。 记者观察:谁来住保障房?原本并不是一个问题,如今却越来越受到舆论关注,因为保障房沦为权利寻租的灰色地带,常有高收入者也进驻其中。审核、监管人员的严格把关颇为关键,对违规者要加大惩处力度,让这一“民心工程”能够实现公开、公平。 ●中国2011年10大民生问题发布 房价居首位 关键词:房价 民生 事件回顾:不久前,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社旗下《小康》杂志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2011最受关注10大焦点民生问题》给出答案:房价和物价连续两年最受关注,而医疗改革、社会保障、腐败及食品安全问题等也都是“上榜”常客。 记者观察:有机构调查显示,中国的房价收入比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高企的房价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念,而政府多次调控的目的则是要把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控制住,不过效果真正如何,还有待考验。至于房价的波动与否,也需置业者理性对待。 ●婚姻法新解释 令未婚女青睐婚前房产 关键词:婚姻法 共同财产 事件回顾: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表示,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记者观察:该解释出台后,全国女性同胞打响了一场“房子保卫战”, 独立意识渐强的未婚女性再也按捺不住,觉得还是婚前自己买房才是实在保障。不过,该解释也让人们更加重视婚姻的感情基础,而非建立在房子、金钱之上。 ●多城市首套房贷利率上浮 购房成本加大 关键词:利率 事件回顾:今年以来,已经连续3次加息,不过由于信贷规模从紧,各地银行纷纷上调首套房贷款利率,上浮10%、20%较为常见,有媒体报道,广州最高上浮可达40%。 记者观察:连续加息和利率上浮,令购房者承受较高的还款压力,这让原本犹豫的购房者更加畏手畏脚,不敢出手,尤为担心后期产品开发商会顶不住资金压力降价,毕竟谁都不想给市场站高岗。 ●中山限价执行期仅52天 被指责糊弄中央 关键词:限价 短期限 事件回顾:11月10日,广东中山市政府发文称,自发文之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止,中山市新建商品住房交易按以下要求执行:单套商品住房合同销售价格超过5800元/平方米的,市国土资源局暂缓在中山市商品住房销售合同网上登记备案系统受理网上签约手续。 记者观察:不同于其他城市选择限购政策,中山的限价政策引得诸多开发商羡慕,因其对市场的影响相对温和,至少不会造成成交量的大幅下降,房企和政府的收益也能得以保障,不过仅52天的期限,时间之短怎么看都有点“糊弄”的嫌疑,诚意不足,效果更不敢抱太大期望。 ●对赌房价,房企承诺以合同价回购原售物业 关键词:营销创新 降价承诺 事件回顾:11月24日,总部位于深圳的地产开发商绿景集团祭出了本轮调控以来最激进的销售策略,“购房满三年的业主,不论房价是涨是跌,只要提出申请,我们都以签订合同价回购原售物业”。 记者观察:本轮调控以来,众开发商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有的则通过特价房、拍卖房、团购房等形式,或明或暗地进行“半捂半降”的降价策略,类似于此的承诺近期频现,这犹如给购房者吃了“安心丸”,不过,买房时还要就承诺内容进行谨慎研究,以保障自己的权利。 ●资金紧张,绿城陷入高负债危机 关键词:地产大鳄 资金困局 事件回顾:一度位列全国房企三甲的绿城集团,下半年不断传出资金链危机。先是连续爆出负面新闻:从传闻“海南航空将以30亿元求购绿城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到传闻接受房地产信托业务情况调查,11月初,网络又传“绿城集团因资金链问题正申请破产”。 记者观察:去年绿城负债率高达132%,截至今年6月30日,再次上升31.2%。而绿城近几年习惯高价拿地,出手豪阔,遭遇市场调控,高端产品投资客减少,其产品又几乎都在限购范围内,资金问题很快就捉襟见肘。由此可见,即便是地产巨头,在开发节奏和战略布局上不理性,同样会“栽跟斗”。 ●200套房售罄后 龙湖地产商驳斥“亏本甩卖” 关键词:微利 热销 事件回顾:知名房企龙湖地产在大兴拿的第一块地以低于周边市场价2000余元的价格开售第一期房产,被购房者疯抢。紧接着有业内人士指出,按照成本核算,该项目最低售价应该在1.4万元左右,目前的售价是赔本赚吆喝。不过,该说法遭开发商驳斥,称其只是微利买房。 记者观察:无论亏本与否,其灵活销售、合理定价的策略无疑是明智的,因为此轮调控无论从强度还是时间长度上都堪称近年之最,而且短期内也很难有松动的可能,那么早一点改变战略,抢攻刚需都无置可否。也可以低开高走,前期微利,后期再多赚回来。 ●潘石屹调侃“苹果” 衍生出“潘币”概念 关键词:潘币 一千元一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