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地产陷供过于求隐忧 无标准盈利模式困扰资本玩家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房网    发布时间:2017-08-18 11:39
田中久一 黑帮高中豆瓣 黑道成王 黑木明纱快播 衡水热线欢迎你 洪荒第一仙 久久热 久久 侯龙涛 冯云

  转型与创新大潮下,产业地产热浪席卷全行业。企业纷纷试水背后,市场也面临供过于求等问题。

  “哪怕你有三套、五套房租出去让人住,就应当受到政策鼓励,而不是限制。”陈淮强调。

  “什么叫地产化?什么叫去地产化?为什么要去地产化和怎样去地产化?”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副会长朱中一反问,“我对去地产化浪潮不是很赞成。”针对去地产化,朱中一态度鲜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魏琼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曾健辉

  保利地产集团副总经理余英认为,未来房企占的份额会越来越大,集中度会越来越高,预计未来3年成交的面积、成交的金额都将会达到历史高位水平。目前房企的规模与一些发达国家的行业集中度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这意味着未来万亿级房企真的会出现。如果企业没有300亿元,可能就要从中国房地产行业消失了。

  发力供给侧的另一个方向则是增加住房供应,尤其是具有居住属性的住房。近日,北京(楼盘)住建委宣布《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该办法,北京拟新推“共有产权住房”,“新北京人”获得共有产权房的比例不低于30%。

  对于这种行为,香港开发商则普遍乐观。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指出,自己非常欢迎内地的发展商到香港来。“不过能否赚钱,我是相当有保留的。”

  “多元化是一个伪概念,世界上无论哪个行业,没有一个多元化做得好的,多元化做着做着都把自己做没了。”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她并不看好房地产的多元化布局,并认为未来的开发商真正的出路是升级换代,从建筑商变成服务商,从制造业走向服务业。

  碧桂园物业服务公司总经理李长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物业行业存在物业管理费低和业主服务要求高,服务成本高和物业收费单价低的矛盾。

  近年来,不少在内地有所布局的港资房企销售额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以瑞安房地产为例,公告显示,今年前7月瑞安合约物业销售额为57.33亿元,同比减少65%。

  在恒隆集团、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看来,土地、资金、人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去地产化的说法有些莫名其妙。“房地产可以赚钱,为什么要去地产化?”

  他同时也表示,香港地区的开发商,都是身经百战的,“他们一定是有本领的,要不然早就死掉了”。

  刘爱明把产业地产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地产开发模式,就是以产业为棋子,把能卖的卖掉,不能卖的就不建;第二是招商导向的产业和模式,这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企业需要聚集,做生意需要有上下游的氛围,客户在园区生意要好做,园区要有非常好的产业生态;第三是中城新产业的创新模式,主张先产业后地产。强持有,弱销售;去招商化,强产业链。

  如何调整税负设置来构建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征收房地产税和租赁市场减税是最受关注的两个议题。

  与之相对应的是,港资房企频繁抛售内地项目。新世界集团、恒基兆业和瑞安房地产等都在此列,而接手这些项目的则均是在内地具有相当规模的房企,如万科、恒大等。

  远洋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李明评论称,“这个政策的出发点是解决刚性住房需求的难题,产权从设计时就是清晰的。抓住了产权清晰这一根本,便于未来长效机制的对接。”

  在“2017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多名香港业界人士指出,“风格保守”是港资房企在内地“受困”的主要原因。中原地产董事局主席施永青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表示,港资房企经历过香港楼市的崩溃,因而他们对楼市相对谨慎。

  恒隆集团、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认为,做轻资产是服务性行业,要靠量来支撑,房地产是一个长周期的资产,量不可能太大,所以轻资产绝对不是最好的赚钱方法。

  改变运营方式是港资房企应对市场的一个选择。目前很多港资房企在内地的布局更加偏向于商业地产而非住宅开发。恒隆地产即是其一,目前恒隆在上海(楼盘)、沈阳、济南(楼盘)、无锡(楼盘)、天津(楼盘)以及大连(楼盘),共计拥有8个名为“恒隆广场”的商业综合体项目。

  2014年彩生活上市后引发了业界对物业行业极大的关注。虽然大家一致认为物业服务是蓝海,但在缺乏盈利模式的情况下,物业行业困境凸显,物业公司规模、品质和利润三者兼得难度大。未来物业行业的机会在哪里?作为行业巨头,彩生活的转型思路是否能给行业指明新的道路?

  转型与创新大潮下,产业地产热浪席卷全行业。企业纷纷试水背后,市场也面临供过于求等问题。

  物业公司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盈利模式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李长江认为,必须要借用信息化的手段做服务,提高人均效率,增加社区经营和增值服务的能力。

  调整税负设置

  诚然,房地产可以赚钱,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房企的盈利能力在逐年走低。同花顺(300033,股吧)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5年间,沪深上市房企毛利率从36.2%一路下滑到31.3%,而净利润率从13.6%一路下滑到9.2%。基于此,一些房企提出了去地产化。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投资部高级董事吴睿提醒到,目前想做大规模的开发商,需要注意这个规模诱惑的背后,特色小镇和传统开发的快周转是不一样的,所以要解决经营和快周转之间的矛盾。

  星河产业集团副总裁阎镜予表示:“做产业地产是不是真爱,看你是自持还是卖。如果你把这个物业卖掉了,你基本上是不会去服务的,因为这个物业已经不是你的了。你在这上面做服务,除了做点品牌,基本上没有任何变现的价值。”

  彩生活则选择了互联网道路,打造互联网平台,通过服务物业公司获得收益。唐学斌表示,彩生活将转型互联网平台,通过小股模式与房企和物业服务公司合作,平台一起合作,五五分成,从而获得收益。

  保利地产(600048,股吧)集团副总经理余英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轻资产挣的钱没有重资产多,在资产证券化没有实现之前,好的商业物业估值远高于其价值。

  产业地产陷供过于求隐忧 无标准盈利模式困扰资本玩家

  物业公司现盈利困局 互联网道路能否化解难题

  克而瑞数据显示,TOP30房企中超过三分之一都已布局长租公寓业务。

(责任编辑:娄在霞 )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魏琼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曾健辉

  盘活存量资源

  “很难降低租金,租金的确定机制和房价的决定机制并不一样。”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在“2017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表示,租金主要取决于收入,租户不会因为政策的宽松与否,而在租金上有较大的支出,所以租金是稳定的。

  每日经济新闻实习记者 吴抒颖 每日经济新闻实习编辑 张杨运

  在业界看来,未来中国的特大城市,租赁市场将成为主流。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认为,未来租赁住房将主导超大、特大城市的市场,且未来住房的总量只会缓慢增长,更多地提供租赁住房。

本篇编辑:adminer